炭黑产业网据中橡协信息会展部消息:
1.ERJ:橡胶行业正逐渐恢复为买方市场
欧洲橡胶杂志(ERJ)近日表示,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疫情导致的的供应紧张之后,橡胶行业市场正在逐渐恢复正常。
一位匿名专家告诉ERJ,原材料价格处于平稳状态,可能是因为担心市场动荡导致经济衰退。此外,原材料买方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走出“过度竞争”,否则就会被困于高昂的价格之下。另一个帮助市场回归平稳的因素是原材料供应的改善,使得消费者的采购有选择性,市场正逐渐恢复为买方市场。
2.顶级手套季度净利暴跌99.2%
顶级手套日前发表声明,截至2022年5月31日,公司的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4亿令吉暴跌99.2%(同比,下同)至1529万令吉;收入从41.6亿令吉下降64.8%至14.6亿令吉。
顶级手套表示,由于全球通货膨胀和欧洲紧张局势推高了原油价格,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多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公司财报表现疲软。此外,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上涨以及5月1日生效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对公司净利产生了负面影响。不断攀升的成本严重压缩了利润,在目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公司无法完全转嫁成本。
3.2022年一季度美国轮胎进口数据分析
尽管美国最新的轮胎行业需求预测显示,与 2021 年相比,今年的售后市场需求仅略有增长,但美国的轮胎进口量在 2022 年前三个月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乘用轮胎进口量在六个亚洲国家的两位数增长的带动下,比 2021 年同期增长了 13.1%,达到 4040 万条。其中泰国、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这三个国家占该类别进口的近一半。来自日本的进口量增长了 40.5%,收复了在新冠疫情期间损失的部分江山。
根据美国轮胎制造商协会 (USTMA) 的最新预测,今年乘用轮胎的整体替换市场预计将仅增长 0.9%,达到 2.268 亿条。轻型卡车轮胎类别的进口显示出明显转向亚洲供应,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的出货量分别增长 35.8%、35.6% 和 42%。
4.普利司通推出全新的轮胎自密封技术
6月15日,普利司通美洲公司宣布,和陶氏化学已合作开发 B-SEALS,这是一种首创的可回收的硅基轮胎密封剂技术。该技术扩展到移动解决方案,将在美国底特律6 月 21 日至 23 日举行的 2022 年有机硅博览会上推出,代表了两家公司4年多的联合研发成果。
5. 新产品:芬纳新型耐高温输送带
芬纳•邓禄普输送带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耐高温输送带OptimaHeat Xtreme,该输送带将单层织物与新型“高性能橡胶混炼胶”结合在一起,可用于极端环境。芬纳表示,该输送带可以广泛应用,包括从窑中输送热熟料;水泥厂淬火过程中产生的煅烧焦炭或钢铁生产厂的热铸砂。
6. 印度轮胎年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根据印度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 2021-22 财年,印度的轮胎出口猛增 50%,达到2117.8 亿美元(27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2020-21 财年,出口额刚刚超过1400 亿卢比。在过去两年中,印度的轮胎出口量增长了 70%。
7. 米其林携手德企,布局新领域
近日,米其林与佛吉亚(Faurecia)组建的合资公司森碧欧(Symbio)宣布,与汽车工业领域供应商德国舍弗勒(Schaeffler)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创立合资企业Innoplate,双方各占股50%,生产作为氢燃料电池重要组件的燃料电池双极板(BPP),助力全球可持续交通出行和能源解决方案。
8. 韩泰轮胎在美国的最新民意调研
韩泰轮胎一项新的研究调查了当前经济环境的压力对美国人日常驾驶的影响。最新调查发现:车辆和轮胎的采购主要由下面两种因素影响。
1.油价上涨:绝大多数人(78%)表示,油价上涨正在影响日常驾驶。超过一半(54%)的美国人表示,在过去的30天里,他们开车的次数减少了。
2.车辆采购供应链:供应链压力也继续影响着美国人的汽车决策。超过三分之一(35%)的人表示,由于供应链问题,他们正试图延长现有车辆的使用寿命。此外,22%的人正在考虑推迟购买新车。
9.行业龙头在欧洲建石墨烯纳米管新厂
日本大金投资石墨烯纳米管供应商OCSiAl,并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附近新建一座石墨烯纳米管合成工厂,以降低供应链成本,改善欧盟以外的出口。OCSiAl在6月14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座年产4万吨的工厂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并将采用该公司的专利生产技术。
10. 大众、奔驰等汽车巨头宣布支持 未来这种轮胎最受欢迎!
6月8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的会议,表决通过了一项欧盟委员会提案,从 2035 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该禁售令包括混合动力汽车。该禁令将加速该地区向电动汽车的过渡。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轮胎行业正迎来新能源车胎这一新的庞大配套市场,近几年赛轮集团、德国马牌、玲珑轮胎、佳通轮胎、锦湖轮胎、玛吉斯、中策橡胶等头部轮胎企业纷纷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战略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