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轮胎商业讯:日本四大轮胎企业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普利司通、住友橡胶、优科豪马、通伊欧。过去在日本还有一家米其林工厂,是米其林与当地一家企业的合资公司,现在已经关闭。
欧洲一些橡胶轮胎专家认为,日本其实有两家轮胎企业就足够了,毕竟在欧洲也就只有米其林、德国马牌、倍耐力、诺记、特瑞堡这么几个企业,在北美也只有固特异和固铂两家主要工厂,韩国也只有韩泰、锦湖和耐克森三家工厂。
01
日本2家就够了,那中国呢?
相信欧洲轮胎专家们并没有来过中国,好好看看中国有多少轮胎厂。不然可能会吓得半死,因为日本4家轮胎厂都觉得多,中国超过400家轮胎厂,在专家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
01
中国轮胎企业多而不强
2021年全球75强,中国轮胎企业占据35席位,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有实力进入但是未参与的轮胎企业。即使如此中国轮胎企业在全球75强中也占据一半的数量。
但是这35家轮胎企业所产生的销售额是多少呢?大约1961.4亿人民币,比日本四家企业少了200多亿人民币。
日本四家轮胎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其他所有国家位居第一,日本轮胎企业的实力可以用恐怖形容;中国35家轮胎企业位居第二,但这仍然让人感觉羞愧,毕竟排在第三的法国仅有米其林一家轮胎企业,与中国整体的差距有500亿元人民币。
大而不强是中国轮胎的现状,也是中国轮胎迟迟不能赶上世界一线企业的原因之一。要想追赶米其林,追上普利司通,必须形成巨头。
01
中国轮胎巨头难形成
似乎国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ZF层面总是在有意无意地促使轮胎巨头的形成。但是这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中国要想把轮胎做强,还是首先放到减少轮胎企业数量上面来。
供给侧改革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产能,但是新的产能增加依然迅猛。来自市场的洗牌淘汰了一部分轮胎企业,但是一些地方ZF为了自己的政绩又开始推动轮胎的投资。在中国轮胎产业布局上,大家都是各怀鬼胎,毕竟钱不能让一个人挣了,政绩不能让一个地方给占了。要死一起死,要赚钱大家一起来。
另外中国轮胎企业真正想做强的不多,更多的是赚快钱。创新研发投入消极,技术落后,只能靠着巨量和匪夷所思的低价在市场上横冲直撞。只有真正去扶植那些想做大做强的,淘汰那些滥竽充数的,给优质企业留出巨大的市场红利,才能让这些优质企业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01
培育行业巨头
作为轮胎大省,山东已经多次提出培育行业巨头。
2018年山东省政府发布《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轮胎行业转型升级目标:到2020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4家。力争到2025年,培育8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其中过200亿元的2家以上,1-2家企业进入全球轮胎行业前10位。
根据山东省轮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东营市投资促进局正在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培育3-5家进入全球轮胎行业前列的企业。
政策都是好的,可是真正落地执行难上难。如果山东真的能有1-2家轮胎企业进入全球前10,再加上中策橡胶,中国轮胎就真的可以和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一线大牌掰一掰手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