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天风国际消息,距上周欧盟发布计划,在2030年将波罗的海地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8吉瓦提高至19.6吉瓦,新增产能近6倍之后,风电再迎“政策催化”。
9月2号,国务院发文:将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利用鲁北盐碱滩涂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等建设规模化风电光伏基地,探索分布式光伏融合发展模式。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在胶东半岛有序发展核电,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拓展供热、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

海风放量点:中游海缆
与陆缆相比,海缆准入壁垒更高。
一方面,海底环境更为复杂。受海底物质摩擦和腐蚀,海缆的防水、腐蚀、抗压等性能需要提升;另一方面,技术要求高。陆缆一般单盘重量在几十吨,而海缆重量可达几百上千吨。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交付量,从2014-2020年,由158km增加至2904km,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5%。

当前已形成:东方电缆+中天科技双寡头格局;当前市占率分别占:29.8%、27.5%;亨通光电、汉缆股份 、宝胜股份、起帆电缆等其他海缆企业市占率合计为42.7%。

产业链各环节对比:关注受益深远海趋势及国产化壁垒
海风相对陆风具有单机容量更大、环境更为复杂的特点,因此在竞争格局上更有利于已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
从营收角度来看,整机、电缆、运营、塔筒等中下游环节收入占比较高,其中整机占比最高,为37.70%。内部呈现下游风电项目运营商>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中游整机制造及配套商的分布。风电上游零部件环节受原材料影响较大,21年来大宗原材料上涨,使得上游零部件毛利率不同程度的下降,海缆与轴承环节相对坚挺;整机环节的大型化降本影响逐渐显现。

总体的说: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这不单是中国所需要的发展历程,更是全球的总体一致目标。
(原标题:【行业资讯】海缆年复合增长60%,风电再迎“政策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