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轮胎商业消息,曾几何时,轮胎店卖的最好的轮胎就两类——高价轮胎和超低价轮胎。在不少车主看来,只要轮胎价格高,就一定代表着所售轮胎质量绝伦。但是在2021年对门店的走访中,我们发现轮胎市场份额“价格分水岭”正在变得模糊,那些曾经风靡轮胎圈的高价轮胎正在逐渐缩小其市场份额。
不少车主不再痴迷于过去“便宜没好货”的概念,在购买轮胎时开始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价格分水岭”是如何发生的?高价轮胎曾经的市场份额会一直降低么?今天,轮胎商业就来和您说一说。
曾经的“贵就是好”风潮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轮胎需求大爆发,此时那些拥有着百年轮胎制造历史的大品牌顺利因其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的轮胎产品迅速占领了当时的轮胎市场。彼时,国内的轮胎厂品牌知名度不算太高,产能相较于外资企业也稍显逊色,因此多数车企只能选择当时的外资品牌作为车辆原配轮胎;而在更换轮胎时,车主便会“依葫芦画瓢”选择同一款替换轮胎。
就这样,无论是在原配市场还是在替换市场,牌大价高的轮胎都唱了主角。如果当时让车主们换一款价格稍便宜的国产轮胎,大部分车主会摇摇头:“什么牌子?这么便宜?质量一定不好吧?我还是换原厂牌子的轮胎吧!”三连问外加一个否定,直接把一些性价比较高的轮胎的未来“否定”了。

这股“贵就是好”的消费风潮一直刮了20多年,国产轮胎品牌似乎只能在大胎市场“风生水起”,在乘用车胎市场却仍然有些“寸步难行”。直到2010年之后,一些事情发生了,那些关于“高价轮胎”的滤镜逐步被打破。
高价轮胎质量也“堪忧”
率先打破“高价轮胎”滤镜的就是几起较重大的轮胎事故。尤其是一些海外轮胎厂陷入了“质量门”后,消费者逐渐意识到:价格并非代表质量,高价轮胎也会“以次充好”导致质量“堪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投诉平台的兴起,关于“高价轮胎”的投诉同样鳞次栉比,因高价轮胎质量发生的交通事故也频频被曝光——“高价轮胎质量一定最佳”的滤镜被彻底打破。

后来,随着关于轮胎的相关科普在互联网逐步兴起,消费者关于轮胎的知识逐步积累起来。“价格高的轮胎其实也就那样。”在近期的车主采访中,不少车主开始不再迷信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从花纹、材料和新技术方面考量对轮胎的选择。
国潮“轮胎”原配增多
“这两年国内的轮胎已经赶上来了。”轮胎店内的消费者在采访时告诉我们,第一次不再换贵得要命的外资高价轮胎是发现自己爱车的轮胎是国产品牌的时候。
“我当时才知道用了这么长时间的轮胎是国产品牌。驾驶感挺好的,和我以前那辆车上的外国品牌轮胎根本没差。而且我这车原厂配这个轮胎,我替换同样的轮胎肯定没问题。”随着国产轮胎原配市场份额的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有机会体验国产品牌轮胎的驾乘感受。

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自发打破对曾经外资品牌,尤其是外资品牌高价轮胎的迷恋。“咱们国内品牌的高端轮胎也是一分钱一分货,没水分的价格。但国外品牌不一样,有时候溢价太厉害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赶上做活动,折扣下来和国内品牌的好轮胎价格差不多。”
“高价轮胎”也会打折
事实上,由于国内品牌轮胎质量正在迎头赶上,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已有不少海外轮胎品牌定期开启了促销活动。目前,不少国内轮胎厂的高端品牌轮胎和海外高端轮胎价格已平起平坐,各凭本事占份额。
在中国轮胎市场几十年的蓬勃发展中,升级的不只有轮胎,还有轮胎消费者;消费升级也不只有消费水平,还有相关知识储备,因此单纯依靠“价格”来吸引消费的思想早已过时。如今的消费者不会因为“超低价”就觉得占到便宜,也不会因为迷信“贵就是好”而被割韭菜,对于他们来说,唯有质量才能为驾驶保驾护航。
不是贵价轮胎市场缩水,而是买什么轮胎,消费者的判断自有一套!
更多资讯,请关注炭黑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