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8 月 29 日消息,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大背景下,裂解炭黑行业本应凭借其对废旧轮胎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优势实现快速发展,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该行业却面临着原料供应、生产设备、产品质量、企业技术实力以及市场认知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痛点相互交织,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前进脚步,使其难以充分发挥在资源循环领域的潜力。
原料供应的不稳定与质量的参差不齐,是困扰裂解炭黑企业的首要难题。作为裂解炭黑生产的核心原料,废旧轮胎的供应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一方面,废旧轮胎的产生量受经济形势和新轮胎技术发展的双重影响,经济波动会改变消费者的轮胎更换频率,而新轮胎使用寿命的延长则进一步减少了废旧轮胎的供应量,导致部分企业时常陷入 “原料短缺” 的困境,生产计划难以稳定推进。另一方面,不同品牌、不同用途的废旧轮胎在橡胶配方上存在巨大差异,例如承重轮胎与普通乘用车轮胎的成分就有明显区别,这使得它们在裂解过程中产生的炭黑质量相差甚远。同时,轮胎在使用过程中会因路况、温度等环境因素吸附各类杂质,加上回收环节缺乏统一规范,不同来源的废旧轮胎随意混合,进一步加剧了原料质量的不稳定性,给后续生产带来极大挑战。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原料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生产连续性,还对产品质量和企业成本造成连锁反应。由于原料质量波动大,生产出的裂解炭黑品质难以保持稳定,这让下游企业心存顾虑,不敢大量采购,极大地限制了裂解炭黑的市场拓展空间。为了应对原料差异,企业不得不频繁调整生产工艺参数,这不仅增加了操作难度,还导致生产能耗和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生产工艺对不同品质原料的适应性,才能逐步缓解原料困境,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生产设备方面,裂解炉作为核心生产装置,其能源消耗和产出质量的问题同样突出。目前行业内使用的裂解炉主要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类,两者各有弊端。传统的间歇式裂解炉为了达到理想的裂解效果,需要反复进行升温、降温操作,在此过程中会造成大量能源浪费,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连续式裂解炉虽然在能源利用上有一定改进,能够减少能源损耗,但该类设备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难以承担如此大的设备购置费用,只能继续使用能耗较高的间歇式设备。高能耗不仅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保政策的背景下,能耗超标企业还面临着环保整改的压力,需要额外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改造,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此外,不同类型的裂解炉由于结构设计和裂解原理的不同,生产出的炭黑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部分裂解炉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结胶现象,且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导致原料裂解不充分,最终产出的炭黑关键指标难以达标。这种质量不稳定的产品流入下游市场后,会使下游企业的产品质量失去保障,影响其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对整个裂解炭黑行业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行业标准的缺失,是裂解炭黑行业面临的又一关键痛点,而这一问题的根源与原料和设备的问题密切相关。对于下游应用市场来说,裂解炭黑质量的不稳定犹如 “隐形陷阱”,可能引发一系列产品质量问题。在轮胎制造领域,炭黑品质的细微差异会被放大,例如甲透指标的波动会直接导致胎面胶耐磨性能不稳定,定伸应力的变化则可能影响轮胎的抗变形能力,增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在输送带、密封件等橡胶制品生产中,炭黑分散不均会造成制品局部应力集中,缩短产品使用寿命,给下游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这种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使得下游企业对裂解炭黑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即便裂解炭黑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下游企业仍更倾向于选择价格较高但品质稳定的原生炭黑,导致优质裂解炭黑企业的市场空间被不断挤压,行业发展陷入困境。更严重的是,由于产品质量缺乏统一标准,各企业只能按照自身情况制定生产指标,下游企业则需根据不同供应商的产品 “按单定制” 生产方案,这使得裂解炭黑始终局限于低端市场,难以向中高端领域突破。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企业从原料预处理、生产工艺控制等环节入手提升产品稳定性,更需要全行业共同协作,制定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让裂解炭黑摆脱 “劣质替代品” 的标签,真正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和配方适配方面的短板,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橡胶制品领域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大型先进的混炼设备,而裂解炭黑本身对加工设备要求较高,这使得中小企业在使用裂解炭黑时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普通的小型开炼机转速慢、压力不足,无法将裂解炭黑颗粒充分分散,导致炭黑在制品中形成 “小黑球”,影响产品性能。在配方适配方面,由于裂解炭黑性能波动较大,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指标差异明显,而中小企业缺乏大企业那样实时调整配方的技术能力和研发实力,固定的配方难以适应多变的原料特性。以密封圈生产为例,若炭黑活性忽高忽低,会导致成品弹性不足或出现发脆现象,企业需要反复调试配方,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长此以往会逐渐失去客户信任。这些限制让中小企业即便想通过使用裂解炭黑降低原料成本,也难以突破技术和设备的门槛,只能在低端市场艰难生存,而大企业则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偏低,也是制约裂解炭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废旧轮胎等橡胶废弃物热解利用的重要产物,裂解炭黑本应契合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趋势,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其在市场中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却远未达到预期。早期的裂解炭黑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有限,产品性能与传统原生炭黑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下游市场的质量标准,这使得下游企业对其产生了 “性能差、不可靠” 的固有印象,在选择原料时往往对其望而却步,甚至有不少企业根本不了解裂解炭黑可作为传统炭黑的替代品。尽管近年来部分企业的生产技术有所提升,但仍有大量中小企业因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无法精准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导致不同批次的裂解炭黑质量波动较大。下游企业在使用过程中频繁遇到质量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对裂解炭黑的信任度,负面口碑在行业内传播,使得其市场认可度难以提升,市场推广工作举步维艰。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原生炭黑价格的持续下跌,让裂解炭黑原本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当前化工原料市场中,原生炭黑价格自去年年末起进入下行通道,这一变化并非偶然。上游原料煤焦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保持稳定,同时部分大型原生炭黑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主动下调产品价格,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主流型号原生炭黑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近 20%。此前,裂解炭黑凭借其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众多橡胶企业降低原料成本的重要选择,而如今原生炭黑与裂解炭黑的价差不断缩小,裂解炭黑的 “性价比” 优势不再突出,市场竞争力大幅削弱。面对这一形势,裂解炭黑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单纯依靠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未来行业需要向 “品质 + 成本” 双驱动的方向转型,通过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性能水平,结合合理的成本控制,才能在原生炭黑价格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