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车辕车辙网消息,近日,有关机构对当前轮胎行业全球格局,及国产轮胎竞争优势做了全面分析,当前行业人士普遍缺乏信心,我们通过数据事实,来看看国产轮胎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何等旷阔!
全球轮胎行业格局
全球轮胎市场为万亿级赛道,从2011年的14.83亿条,到2019年全球轮胎消费量已达到约18亿条。2020年全球轮胎市场受重创同比下滑约13%,预计全球需求在2022年底才能恢复至疫情前的市场规模。
根据米其林公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全球主要的轮胎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北美以及欧洲,分别占比为32.17%、24.71%、23.46%,占据了全球近八成的市场份额。
亚太地区是轮胎的生产主要地,我国轮胎产业常年来贸易顺差为正,轮胎出口占据我国轮胎贸易的70%左右,2021年我国出口量达到5.91亿条。

我国作为主要的轮胎生产国,产量占据全球产量近一半,其中70%的轮胎用于出口全球各地。经历了前三年的低迷期后,我国轮胎产量在于2021年增长至近9亿条,增长速率明显加快。

自2015年开始,我国国内轮胎市场供给侧改革起,陆续有中小企业退出轮胎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有27家轮胎企业被淘汰;2018年有25家破产或被拍卖;2019、2020、2021年分别淘汰企业36家、38家、23家。随着国内轮胎产业产能的出清,由市场优胜劣汰所留下来的轮胎企业更能充分受益发展。
全球轮胎行业市场份额向东亚企业倾斜趋势明显。米其林、普利司通的市占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行业CR3(前三强)从2002年的56%下降到2017年的37%;行业CR6(前六强)从2002年的70%下降到51%。
近年来,美国对华轮胎贸易政策频频收紧,反补贴反倾销调查使得中国轮胎行业长期被压制。中策橡胶、赛轮轮胎、玲珑轮胎等国内头部企业已经逐步加快全球化布局,纷纷在东南亚以及欧洲建设工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随着亚太地区品牌力的不断提升和海外建厂的策略推进,其低成本优势将进一步突出,有望在未来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国产轮胎崛起大步向前
国产轮胎人工成本优势显著
通过分析国内外轮胎企业的成本结构,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各成类别比例差距不大,原材料占据成本的近80%。而国外龙头企业米其林、固特异等原材料占比仅有20%-40%,主要是因为国外轮胎企业普遍在全球拥有数个原材料加工厂,原材料需求有一定比例可以实现自供。
我国企业的人工成本具有显著的优势,所占比例均低于10%。国际龙头轮胎企业人工成本普遍占成本结构的30%左右,员工薪酬占人工成本开支的七成以上。
员工薪酬方面,以米其林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远高于国内轮胎企业,例如赛轮轮胎总人均工资约为12.00万元、玲珑轮胎人均工资为9.68万元,而米其林则高达37.68万元。
根据固特异公布的年报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三年的人工及制造费用占比从55%到64%,存在进一步上升趋势,成本结构难以改善。
我国较低的人工成本将作为一个潜在的优势,使得生产的产品在性价比上更具竞争力。
此外,国内轮胎企业单个工厂产能规模远超世界巨头轮胎企业一倍以上,单个工厂生产效率高,生产规模效应强。
中国汽车产业带动轮胎发展
回顾国际轮胎企业的发展历史,大多数都是伴随所在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起来的。日本品牌普利司通伴随日本车企成长,其配套先发优势显著。同样的发展模式在韩泰轮胎在20世纪60、70年代在本土市场的崛起中也可以体现。
反观我国国内,国产汽车品牌近年来发展迅猛,除了向中高端转型外,产量销量持续增长,其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2021年国产乘用车年销量达到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5%,国产汽车的市场份额也有了较大提升,达到了44.43%,比2020年的38.42%提升了6个百分点。
在汽车出口量方面,2021年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一倍,突破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历史瓶颈。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在世界上处于第一梯队水平;另一方面我国车企普遍开始布局全球业务,长城汽车拥有4个海外全工艺生产基地和5个海外KD工厂,近期公布的2025战略规划期望达到全球销量400万台;吉利汽车的全球业务遍布28个国家,海外销售和网点达到227家,出口量达11.5万辆。
国产轮胎短期压力改善
自2020年原材料天然橡胶、顺丁橡胶、炭黑等价格大幅上涨,近期叠加俄乌战争带来的原油价格走高,给国内外轮胎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负担,盈利能力普遍走弱,不过这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一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等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有所缓解企业成本的开支。

另一方面,进入2022年初,海运价格受全球疫情的缓解,海运费有所回落,其中波罗的海集装箱由中国/东亚至北美东西海岸的运费指数均有明显下降,与最高时相比回落近50%。我国轮胎企业的出口利润得到有效改善。
5月开始,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上海市宣布于6月1日正式全面复工复产,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消息,5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92.6万辆以及186.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7%、57.6%,较4月份的数据大幅回涨。整车厂的复工复产将推动轮胎配套市场的复苏,轮胎需求量将明显增加。

同时,我国政府近期适度加大基建投资,促进需求改善和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也能增加对轮胎的需求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大卡车等乘用车使用频率大大增加,轮胎的磨损速度加快,换胎率的提升加大了零售市场对于轮胎的需求量。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我国轮胎行业将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眼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必将迎来岗多发展空间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