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轮胎商业消息,都说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东营,东营轮胎看广饶。可是,东营轮胎尤其是广饶轮胎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却让人越来越看不清楚。
广饶县自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已从事橡胶制品的生产,到80年代末已成为在中国响当当的胶管生产基地。然而广饶的胶管仅在短短10年间就由盛及衰,相信很多老一代广饶的轮胎人都曾经历了这个阶段。
时间来到90年中期,广饶轮胎由于有橡胶制品生产的历史基础,开始发展,陆续出现了一大批到现在都响当当的轮胎企业。
由于轮胎企业的可复制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办轮胎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就为别人贴牌生产,没有资金就想办法借款,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广饶轮胎迅速发展起来。
前十年的蓬勃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随着中国化工部提出“节能环保向子午胎进程迈进”的目标,市场进入转型期,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大好。大型的胶管厂掉头转型,进入了轮胎行业。
广饶县政府也借此为广大轮胎企业创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广饶轮胎进入了辉煌时代。可以说在2000年-2006年,东营轮胎行业的节奏就是,建工厂,挣大钱。
自2002年起,广饶县在“工业强县”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子午胎产业。
当年,多家民营企业开始同时投资建设全钢子午胎项目,并成为当时行业关注的焦点。不到10年间,广饶橡胶制品业就从默默无闻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及最大的橡胶产业集群。
2009年,广饶县规模以上橡胶轮胎企业达到37家,总资产达到194亿元,全县已形成了以轮胎生产为中心,集钢丝帘线、轮胎模具、轮胎胶囊、车轮、刹车片、刹车盘等为一体的上下关联、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广饶独特的子午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2011调头向下
无节制的发展的背后带来的是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到了2011年下半年,由于工厂太多,市场低价竞争残酷,一些轮胎企业扛不住了。
据媒体报道,2012年山东省东营市某大型轮胎企业因50亿元贷款即将到期,而向政府提出破产申请,但被当地政府和银行拒绝。另有相关人士透露,有些企业有破产打算,但是都被政府“摁”住了。有关人士据此分析,如果当地一旦有几家企业破产,难保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有可能在山东的轮胎业中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出现一轮比较大的破产风潮。
2013年18届三中全会倡导:企业要转型,产业要升级。广饶政府认为广饶轮胎企业从技术到设备已具备转型升级的能力和实力,作为政府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引导企业由复制向创造转变,由加工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变,由规模化向价值化转变,由生意型向事业型转变,加快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培植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和培育出属于集群中的民族知名品牌。
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大形势下,再加上轮胎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东营轮胎在2014年开始风雨飘摇。2014年冬季对于一些东营轮胎企业来说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它们已经感到很难看到15年的春天。2014年进入全球75强的德瑞宝在春节后,宣布破产。据报道,德瑞宝在破产之前,曾与12家企业建立了信贷“互联互保”关系,它的破产拖累这12家企业陷入困境。但是公开资料未具体指明是哪12家企业。有相关人士表示,这种“互联互保”的现象在东营轮胎企业中十分普遍。
德瑞宝之后,东营轮胎也开始走向了破产重组之路。
2015年,2016年是东营轮胎企业最艰难的两年,在橡胶轮胎产业链中,轮胎企业所处的位置往往是 ‘夹心饼干’,是产业链上议价能力最弱的,上游原材料的上涨和下游企业的压价都会吞噬掉轮胎企业的利润。东营轮胎企业希望通过调整销售价格,使轮胎脱离偏低走向,呈稳定趋势发展。于是出现了后来广饶县近20家以山东企业为代表的轮胎橡胶企业和广饶县橡胶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调价通知。
原材料价格疯涨已经使得轮胎企业奄奄一息,2017年,新的政策又来了。
东营上百家轮胎企业将迎来一次产业革命,革命就要有人流血牺牲,谁牺牲,谁留下。决定权恐怕并不在企业自己手上。
蓬勃发展了20年,却没有做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出来。归结原因:产品同质化、渠道同质化、发展模式同质化。回看广饶轮胎20多年发展,总感觉有一双无形的手始终在操控着广饶轮胎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广饶轮胎始终有点让人看不懂的原因所在吧。
(原标题:一只黑手操控广饶轮胎20年)
更多炭黑资讯,请关注炭黑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