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轮胎商业消息,2022年8月,南港和泰丰纷纷发布上半年业绩——元气大伤。2022年1-6月,两家轮胎企业利润双双下滑,分别亏损2.24亿新台币(南港)和3.15亿新台币(泰丰)。
这两家轮胎企业除了让人“震撼”的业绩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持续了2年的纷争!不过目前来看,纷争并没有给两家轮胎企业任何好处,起码从业绩上来看,两家企业无人得利。
泰丰亏损3.15亿
从其发布的半年报来看,泰丰上半年的总收入在7.39亿新台币(约为1.67亿人民币),同比2021年上半年下降了16%。利润方面虽仍是下降,但是无论是从同比还是从环比来看,亏损幅度有所收窄。毕竟回忆一下去年的二季度,泰丰面对的诸多干扰因素险些让其丢盔卸甲——5月与南港的矛盾升级,以及美国“双反”终裁靴子落地让其在二季度疲惫不堪,亏损一度扩大到11.5亿新台币(约合2.61亿人民币)。

当然,彼时的南港轮胎也并没有从这场纷争中捞到半分钱好处,事实上,2021年上半年,南港轮胎亏损了218.51亿。不过与泰丰一样,2022年南港的亏损也在缩窄。
南港亏损2.24亿
南港的2022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约为40.59亿新台币(约9.2亿人民币),基本与去年持平;营业利润亏损2.24亿新台币,不过第二季度南港的利润扭亏为盈,达到了4476万新台币(约合1014万人民币)。

不过近日有媒体消息称,7月南港的业绩再度遭遇下滑,但是下滑原因南港并未披露。2022年第二季度是否只是南港业绩短暂的转晴,目前我们在未得知,但是从南港近几年(尤其是2020年以后)的业绩表现来看,我们却能明显感受到多方压力之下南港轮胎的艰难。
双反税率拖垮销售
2020年开始,南港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下滑,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双反。要知道,无论是泰丰,还是南港,美国市场都是他们的出口销售重地。其中,美国市场销售占到了南港总销售额的3成左右,占到了泰丰中坜工厂120万产量(2020年)的8成左右。因此,2021年美国双反最终裁决中所要求征收的的101.84%(南港)和84.75%(泰丰)的双反税率,几乎等同于是卡着脖子将两家企业送进炼狱。
也正是因为如此,2021年,南港和泰丰的轮胎销售双双“一落千丈”——泰丰曾在去年年中时指出,双反税率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其美国市场出口。2021年6月,泰丰轮胎董事会决议通过先行全面停止中坜厂生产,非出口美国的轮胎订单由其观音厂承接出货,而出口美国的订单则会与海外代工厂合作生产。

泰丰都是狼狈如此,税率更高的南港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因此,即使2022年美国轮胎销售爆发,南港和泰丰的元气也只是稍有恢复。
更糟糕的是,在被“双反”折磨得焦头烂额时,南港和泰丰还需要应付彼此的唇枪舌战!
互泼脏水的南港泰丰
虽然双反以及成本对两家企业的冲击颇大,导致两家企业销售额连带利润都在下滑,但是我们却也不能忽略这两家企业之间的纷争所带给他们的致命性打击。
2021年底,纷争持续了近2年的南港和泰丰终于握手言和,但是此前一系列火药味十足的纷争让两家企业全部“遍体鳞伤”——产能、管理都收到了直接冲击。
2021年5月,南港和泰丰的纷争持续升级。在这场不断白热化的纷争中,南港不仅在两个月内花费了约6亿新台币(约合1.36亿人民币)去增持泰丰的股份,3名高管还被泰丰轮胎起诉违反证券交易法,可谓是从钱到人都在渡劫!而泰丰,其中坜工厂的销售也因为月月升级的纷争而被搁置。
2021年年底,两家轮胎企业终于“和解”。不过这场纷争带来的不仅是两家轮胎企业的人事变化,也是两家轮胎企业不良的业绩表现。
中坜工厂何去何从?
截至目前,泰丰的中坜工厂仍未如愿售出。而在2022年6月13日傍晚,该工厂户外放置区还遭遇了一场突发火灾。虽然火势很快被扑灭,但是这不免又让人想到了5年前那场可以称之为该工厂“灭顶之灾”的那场火灾!
2017年1月,中坜工厂发生大火,整个工厂厂房几乎被焚毁殆尽,且火势一度逼近附近社区。随后,受限于原地重建的困难,泰丰逐步将产能转移到观音厂,并在2021年决定停产;2021年7月以股权方式拍卖;2022年6月,该工厂以底价95亿元新台币(约为21.55亿人民币)开标,但是不幸流拍。据悉,泰丰已经重新进行拍卖申请,且预计9月24日之前会有结果,但是是否会如愿完成拍卖,轮胎商业将会持续关注!
(原标题:纷争不断,出口暴跌,轮胎企业亏了5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