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车辕车辙网消息,转眼2022年过半,上半年多个城市疫情散发,轮胎业经历了生死存亡与举步维艰,在市场激变的环境下,发生了多件影响行业的事件。对此,车辕车辙做了半年回顾,看看这半年来轮胎业有哪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01、疫情拖累,轮胎业进入至暗时刻
3月份,吉林及山东地区疫情升级,全国多个省市物流运输受阻,直接影响了轮胎厂发货及生产,例如米其林发布“疫情期间仓库临时封闭及物流时效影响通知”,山东威海、淄博、莱西地区轮胎企业安排停限产,出货也受阻碍。

4月份,上海地区疫情爆发,造成全国多地物流运输阻塞,汽车厂停产,正新橡胶、建大橡胶、固铂昆山工厂等均传出停产消息。
上海疫情对全国经济造成的全面影响更是短期难以修复,国内乘用车配套及全钢胎配套和替换市场,均受到了严重冲击。数据显示,3-4月份,终端乘用车胎销量甚至达到了30%以上的降幅,5、6月降幅有所收窄,但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6月份仍有62.5%的全钢胎代理商家销量环比上月下滑。
02、中策橡胶收购天津国联
今年4月份,中国轮胎龙头企业中策集团和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混改新成立中策天津公司,并宣布计划在三年内投资28亿元,建设成为世界前三大、亚洲规模最大的非公路轮胎生产工厂。

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全系列专业生产工程机械轮胎和特种轮胎的厂家之一,在非公路应用中有超过2000种规格产品。

同时,公司产品50%以上出口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特种轮胎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额排在全国第一位。
在被中策橡胶收购后,该公司工厂订单更加火爆,接到了一批来自拉美、非洲等地区知名矿山的订单,跟去年同期相比,产销量实现了150%以上的大幅增长。
而中策天津公司是中策橡胶在国内拥有杭州、湖州、常州等工厂之后由南向北的扩张,为创建中国最大的非公路轮胎制造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03、赛轮拟建173亿元董家口项目
6月26日,赛轮集团发布公告,公司拟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董家口投资建设年产3000万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与1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
项目投资总额151.81亿元(分五期建设),其中:建设投资120.55亿元(一期13.02亿元、二期27.18亿元、三期40.66亿元、四期19.68亿元、五期20.00亿元)、流动资金24.10亿元、建设期利息7.16亿元。

此外,赛轮还拟投资23.02亿元,在董家口建设年产50万吨功能化新材料项目,建设周期36个月,其中一期投资11.63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20万吨功能化新材料,一期建设周期为18个月。
赛轮174.83亿巨额投资的董家口大项目,其规模之大,在行业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总额219.00亿元,净利润29.61 亿元,净利润率14%,最早将在2023年以后逐渐开始对赛轮轮胎的产能产生积极影响。

车辕车辙估算,董家口工厂产能全部释放后再增加219亿,去年公司实际收入达180亿,届时赛轮集团年营收将突破400亿元,一跃进入全球前列!
04、中国出口欧盟卡客车胎关税或撤销
5月4日,欧盟普通法院做出一审裁决:撤销欧委会对华卡客车轮胎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这是近几年来以欧美为首的对中国轮胎全球性围剿以来,首次重大突破。

欧盟作为中国轮胎出口的第二大市场,自2013年以来,中国对欧盟出口的轮胎数量逐年递增。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卡客车轮胎出口欧盟数量约有341.86千吨,较2014年增幅接近40%,出口比重超过10%,达到近八年峰值。
然而随着欧盟对华卡客车轮胎实施双反调查,中国轮胎出口欧盟增势在2018年戛然而止,2018年轮胎出口欧盟数量降至173.87千吨,同比降幅接近50%,出口欧盟比重下滑至5%左右。
欧洲一旦取消卡客车胎双反,相对没有海外建厂且欧盟又是出口主市场的轮胎企业来说,全额退回的“双反”税将一定程度上缓解轮胎企业的运行压力,边际利润有所提升。
中长期来说,中国卡客车轮胎对欧盟直接出口量有望修复,国内轮胎企业出口市场可选择性增加,尤其是仅在国内拥有生产工厂的轮胎企业修复弹性较大。
可以看出,轮胎业虽在经历多重困境,也有不少利好消息改善市场需求,更阻拦不了头部轮胎的发展扩张。下半年疫情仍存不确定性,但出口市场坚挺,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相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