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车辕车辙网消息,6月30日上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举办了第六期橡胶行业月度信息发布会,针对当前行业现状,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中策橡胶集团高级副总经理葛国荣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此外,Gfk中国汽车后市场业务负责人卫琦对全球乘用车替换轮胎市场做了回顾与展望。
徐文英:疫情期间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表示,2022年,行业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包括供应链危机、俄乌冲突,原材料价格高位、疫情卷土重来等,企业再按照原来固有的模式去经营,将带来问题。

对此,徐会长表示应坚定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同时由于外部环境艰难对企业的资金造成很大压力,应维护好现金流,及时防范风险。
在艰难的环境下,企业应花时间修炼内功,比如修改公司规章制度、设备检修升级、合作研发,尤其关注对人才的使用和挖掘,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

同时,企业应做好降本增效、业务创新,使用线上会议、线上宣传、线上展览等方式,用有限的资源聚焦核心用户,开发核心产品,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最后,徐会长表示,企业应积极寻求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获得政策扶持,并借用协会的力量,例如向工信部反映困难,以更快更多获得各部门的扶持。
卫琦:全球乘用车替换胎市场回顾与展望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乘用车替换胎零售市场明显增长9%,零售量达到11亿条。2022年一季度,全球乘用车替换胎零售额同比微增长2%,比2020年增长5%,预计2022年将与2021年基本持平。

在各区域,2021年中东/非及西欧乘用车替换胎市场恢复情况好于其他地区。2022年一季度,中东/非及中欧乘用车替换胎市场恢复情况好于其他地区。南美地区的销售量则同比下降了7%。

其中,中国品牌布局全球,大举发力,在海外市场多个赛道零售份额明显增长。2021年、2022年一季度,中国轮胎品牌都维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除了西欧外,海外市场在各区域同比均有增长,其中中东/非区域增长了22.8%,中东欧地区增加了9.8%。

在产品和价格上,过去一年,全球乘用车替换胎市场17寸及以上的大尺寸轮胎和轻卡轮胎的零售量比重持续增加。

同时,零售终端价格持续上涨,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位成为上涨的主要原因,轮胎价格水平呈现新高度。
卫琦还表示,全球轮胎市场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调查显示,41%的消费者会为他们的汽车和家庭选择污染更少或更高效的产品。
在中国也有比较明显的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欧洲,自修复、静音等细分轮胎产品出现增长,但对替换轮胎的需求爆发期还未开始。
葛国荣:轮胎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葛总表示,身处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十年,将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后疫情时代,对企业来说,如何布局企业生产、经营与投资,如何保持企业长期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共同话题。葛总从以下5点做了分享。

第一,围绕用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努力快速、有效地去满足,坚持用户为主,同时,不同的用户类型需求也有所不同。
第二,响应国家号召,以解决自身需要出发,建立“双循环”新格局。轮胎企业非常特殊,面临很多贸易壁垒,建立海外工厂,实现“双循环”发展,是企业自身的迫切需要。

第三,向高端制造业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进军,最终实现产品全方位高端化,中策橡胶正努力成为全国高端轮胎新标杆。
第四,深度发展数字化在轮胎制造与营销、服务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中策橡胶积极拥抱数字化,用数字化平台打通工厂端、经销商、零售端、用户端,使整个生态瞬间响应,最终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保障。
第五、打造专业化的线下服务,践行“主力门店、快乐用户”的使命。中策橡胶始终围绕用户建立三种保障、两项申请,为用户带来“美好生活”体验。
最后,所有发展不能偏离绿色、环保、可持续,中策橡胶大力投入环保循环再利用上,自觉保护生存的大环境,也保护好公司的员工。
(原标题:中橡协最新发声:乐观+信心=机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