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轮胎商业消息:
2021——内忧连连
来自轮胎商业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山东省内潍坊淘汰落后产能630万条,多家淘汰部分落后产业链。2021年有超过30家轮胎生产企业破产,2021年我国注销近2.8万家轮胎相关企业,同比增长超37%。
2021年,山东安驰轮胎破产,山东淄博轩峻破产,更有老牌轮胎厂被淘汰。
2022——外患不断
时间进入2022年,一场疫情让整个轮胎市场又添加上了一层阴霾。第一季度多家轮胎企业的财报都已经出炉,看到人心惊胆战。多家轮胎在第一季度已经出现了亏损的状态,但是市场不活跃、疫情接连不断,车跑不起来。第二季度原材料价格仍是高位,轮胎企业更是内忧外患不断。
2021年7月,欧亚经济委员会宣布欧亚经济委员会执委会决定延长对原产中国的载重轮胎采取反倾销措施。针对原产中国的载重轮胎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延长至2026年8月。
美国当地时间2022年3月8日,美国将对中国卡客车实施新一轮“双反”——如无意外,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在“双反”生效后的当天对企业征收这些关税
到了2022年轮胎企业破产势头不减,2022年1月17日,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法院受理浙江飞雳士轮胎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而这也就意味着,这家轮胎企业也没能撑过这个冬天。浙江飞雳士轮胎科技有限公司在自己辉煌的时候曾经上过央视,因耐刺扎、防漏气为主要的宣传点风靡市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2年4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疫情形势严峻导致汽车市场遇冷,新车供应危机与市场需求乏力共同作用车市,4月汽车市场状况不乐观。该协会预计,4月份全口径狭义乘用车终端销量为130万辆左右,环比有15%左右的降幅,同比25%左右降幅。
今年3月,我国重卡市场整体销量为7.6万辆,较2月份环比增长28.7%,然而同比去年3月的23万辆,却下降了66.6%,也就是尚不足去年的三分之一。1-3月“三连降”格局下,一季度国内重卡累计销量为23.2万辆,较去年同期的53.1万辆,减少30万辆之多,同比下降达56.3%。
目前,广饶政府正在积极加快轮胎企业的重组整合,广饶轮胎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现实——困境难脱
当下,中国轮胎企业依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国产轮胎居于三四线品牌,始终处于中低端市场,无法和国际一线大品牌抗衡。
米其林、普利司通、倍耐力等,它们生产的高性能轮胎有着更高的用户粘度和品牌附加值,更能获取丰厚的利润。中国轮胎品牌则缺乏绝对竞争力,只能依靠薄利多销维持企业正常运营。
中国轮胎企业深受上游原材料的影响。炭黑、橡胶、钢材等原材料的价格稍有波动,都会引起轮胎价格动荡。
比如:中国国内天然橡胶80%需要从原产地东南亚国家进口。因受限于政策和产业上下游的影响,原料成本的价格波动剧烈,成本难以控制。每次原材料价格波动,最先进行价格调整的都是中国轮胎企业。2021-2022年间,一路冲天的天然橡胶价格,就让轮胎企业苦不堪言。
国内大部分轮胎厂商主要走加工贸易出口的路线,因此深受各国“反倾销”调查影响。近几年来,美国轮胎特保案、欧盟标签法案、美国轮胎双反案,欧盟双反案等针对中国轮胎行业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频发。作为中国轮胎的主要出口国,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尤甚。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轮胎总产能占据全球总额的35%,出口量占总产量的50%。中国轮胎出口主要以低价取胜,存在消费粘性不足的弊端,在消费粘性不足的情况下,被加税后中国轮胎还想依靠低价进入欧美市场优势正在日渐微弱。
在国内现有市场增长放缓、国外出口受阻、生产成本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中国轮胎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想要进军高端轮胎市场,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国产轮胎品牌还面临着技术、品牌和服务等多方面的挑战。
未来——成王败寇
中国轮胎产业在飞速发展近20年之后,进入调整期。淘汰落后产能,集中优势产能,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品牌,打造行业航母级轮胎制造企业,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整个产业升级。纵观全球轮胎市场,竞争格局将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品牌等层面的竞争。
中国轮胎无疑正在经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扛得住,就是中国轮胎未来的中流砥柱,扛不住,就会被湮没在行业变革的滚滚洪流。
(原标题:中国轮胎生死劫)
更多炭黑资讯,请关注炭黑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