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车与轮消息,转眼间2021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年来,轮胎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今天小邦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今年轮胎行业的十大热点事件。
一、原材料连续一年震荡上涨,轮胎企业利润暴跌不断发布涨价通知
今年发生的大事件中,和每个轮胎人都息息相关的就是轮胎涨价了。今年受通货膨胀、原材料上涨、双限政策影响,轮胎价格进行好几轮的上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原材料价格连续一整年震荡上行。

今年的涨价潮主要集中在春节过后的3月份,和9-11月份。受到原材料涨价影响,轮胎企业的净利润普遍暴跌。

点评:不只是国内,全球轮胎企业都受原材料影响进行好几轮的涨价。并且,已经有企业宣布涨价到明年1、2月,所以在马上到来的2022年,轮胎涨价或将继续延续,同样成为影响2022年轮胎行业的关键事件之一。
二、反倾销税确定,轮胎企业国内、国外继续建厂
今年年中,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发布最终裁定,确定对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的轮胎征收反倾销税,这对将工厂建立在泰国的民族轮胎企业来说,是一记重拳。(点击查看详情: )
不过,国内轮胎企业并没有放弃扩张步伐。比如玲珑轮胎2个月内投资约113亿建厂,6月、8月先后宣布在陕西铜川、安徽合肥投建中国第六个、第七个生产基地。

同时也有其他企业另辟蹊径选择在别国建厂。赛轮轮胎和通用股份在柬埔寨建厂;森麒麟宣布将自筹资金约37.455亿元人民币,在西班牙投资建设年产1200万条高性能轿车、轻卡子午线轮胎项目。
点评:民族轮胎企业正值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期,品牌影响力越来越高,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必须先把规模做起来,所以在未来几年内轮胎企业的扩张速度只会更快。
三、固特异固铂“联姻”,泰丰橡胶易主
今年关于轮胎企业之间发生的最大事件,要数美国轮胎两巨头“固特异、固铂联姻”事件(点击查看详情报道: )。固特异收购固铂后的好处,迅速体现在固特异的经营业绩中。
数据显示,固特异 第三季度销售额为49亿美 元(约313.5亿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42%, 如果不包含固铂的业务,其销售额增幅为16%。(点击查看: )

除此之外,另外一起受人关注的并购案是泰丰轮胎和南港轮胎,两企业之间的战争终于停止,泰丰经营主导权正式易主,南港接位!
点评:通过并购方式一跃成为世界巨头轮胎企业的事情屡见不鲜,但目前各企业规模已经形成,在企业自身没有经营危机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被收购,因此巨头之间收购案可能会越来越少,但巨头收购小企业或将成为常态。
四、海运费暴涨拉低出口,“芯慌”让轮胎市场损失127亿元
今年谁也没想到海运费价格攀升会成为热议的话题,受疫情影响,集装箱费用曾翻了15倍。比如20英尺标准集装箱货柜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到美国西海岸的价格通常是1000美元,但今年最高时曾达到过15000美元。而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轮胎出口量下降。

出口告急,但对轮胎企业来说,还有另一个噩梦,就是缺芯。在年初因芯片短缺导致停产的车企已经达20家左右,超40家工厂已经停产/减产。有数据显示,因为缺芯让轮胎市场损失了20亿美元,约合127亿元。

点评:集装箱一箱难求和“芯慌”是大环境变动下带来的临时重大问题,这些外部问题在未来2-3年内或将减弱。但这也警示轮胎企业,即使自身经营没有问题,但大环境对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有着致命的影响,轮胎企业要建立起危机意识。
五、轮胎巨头加快“变革”,关注未来出行
这两年,全球轮胎行业加速变革,竞争加剧、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等等都对轮胎企业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今年众多轮胎巨头都制定了”改革“性的企业发展规划,并加速实施。(点击查看详情: )

比如米其林要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普利司通疯狂淘汰鸡肋项目,来打造其核心“轮胎业务,2021年关闭10家工厂;特瑞堡制定了200个收购目标;耐克森开始投资“飞行出行”领域。

点评:一个能在竞争中屹立几十年甚至百年的企业,一定比同行其他企业更具有前瞻的眼光和能力,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聚焦到未来出行领域,包括研究绿色轮胎、智能轮胎等。
六、山东政府淘汰落后产能加剧,同时培育巨头
今年以来,以山东政府为代表的多地都开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比如山东轮胎“十四五”规划里,对“低端产能”提出界定,要求淘汰的产能涉及到的企业共计18家,其中全钢胎企业8家,共计产能556万条;半钢胎企业10家,共计产能2561万条。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山东政府也在加大力度培育高端轮胎产能。比如,广饶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伟颂曾说,争取用3年时间,3~5家企业进入全球轮胎75强的前30强。

点评:中国轮胎产业已经过了盲目爆发期,接下来要向优质发展期转换,未来2-3年,无论是轮胎企业还是轮胎经销商,倒闭的都会越来越多。而中国轮胎企业在全球75强排行榜中,也将从“大而不强”走向“强大”。
七、新能源轮胎和自修复轮胎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消费需求旺盛,今年以来,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集聚在新能源轮胎和自修复轮胎方面。

比如,今年米其林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了自修复轮胎,并且投资1000万欧元扩大Acoustic静音技术轮胎和Selfseal自修复轮胎的生产线;德国马牌也将自己的品牌重新定位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原配专家”;通用股份也推出了新能源抗扎胎。

点评:很明显新能源车轮胎和自修复轮胎的新机遇,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企业的大力推广,自修复安全轮胎将越来越受到人们和商家的青睐,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中高端车型装配都将采用自修复轮胎,新能源汽车不配备胎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八、“双碳”下轮胎企业必须绿色环保,“双限”给企业带来经营困境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这意味着中国的橡胶轮胎行业必须加速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努力,轮胎企业必须在原材料、制造、回收等整个产业链实现“碳中和”。(点击查看详情: )

同时,为实现“碳达峰”目标,今年下半年采暖季来临之前,全国多地实施限电限产,对轮胎行业影响非常大,开工率大大降低,轮胎价格也因此上升。轮胎企业也发布《限电影响生产通知函》,描述限电政策给轮胎企业带来的困境。
点评:虽然限电限产对企业开工率、轮胎价格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轮胎企业开工回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轮胎价格的主导因素是原材料,所以企业很快会摆脱“双限”影响,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或将未来几年内都会实施“双限”。
九、越来越多轮胎企业加入销售渠道改革队伍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加入到了轮胎销售渠道的转型队伍中,传统的轮胎销售渠道需要经历从工厂-经销商-门店的过程,但现在轮胎厂家都倾向“去中间化”,探索渠道改革方式。
今年,中策、玲珑、赛轮、森麒麟、玛吉斯等企业纷纷进行数字化渠道和新零售变革。比如玲珑围绕“产品+服务+价值”的营销主旨,开启新零售2.0;玛吉斯正式推出全新零售端APP玛商发4.0版本,希望拉近工厂与零售商的距离的同时,也缩短工厂与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点评:今年去中间化趋势更趋明显,轮胎行业竞争加剧,轮胎厂们销售渠道转型也势在必行,虽然轮胎渠道的转型虽然涉及工厂、经销商、门店三方,但关键还是看轮胎厂商,所以轮胎经销商们也要做好向服务商转变的准备。
十、“猫虎狗”加速扩张,超过6200家
电商平台兴起后,轮胎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今年他们继续扩张。据悉,目前途虎工场店超过3500家,天猫养车超过1500家,京车会超过1200家,猫虎狗三家超过6200家。

点评:电商平台挤压下,利润越来越透明,轮胎店越来越难,轮胎店亟需寻找突破口。或可以转变思路营造网红门店从网上获客、提供优质服务等;或可以选择背靠大树,加入像中策云店、驾捷乐等轮胎企业的连锁门店;或可以加入其他大型汽服连锁门店。
关注炭黑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