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www.tanhei.com),据轮胎商业网消息,近日,多项政策频出,深深刺痛了轮胎行业。哪些政策出台,影响了轮胎企业未来的走向以及轮胎市场的发展?
一
限产限电
中国东北紧急出现大规模拉闸限电情况,让大家才意识到限产限电对于轮胎行业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影响。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
就“能耗双控”给出更为完善的指标设置以及分解落实机制,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制度。全国多地企业、工厂被拉闸2021年9月份开始,多地严控能耗,加码限电限产,双控政策趋严,东部省份浙江正面临能耗双控升级。

并且限产限电不仅局限于中国,全球能源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就拿英国来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全部出现了供应紧张的情况,天然气价格上涨。面对能源的飙升,有些地方的电价已经飙升700%,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而作为高耗能的轮胎企业来讲影响更甚。
2021年10月8日,国庆开班第一天,知名轮胎企业发布限电影响生产通知函。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接到有关限电通知,为配合执行政策,即日起至10月31日,公司原则上采取上四休三,具体生产情况依据公司整体产能调配。

有轮胎行业工人反应,8、9月份轮胎企业开工率本就不高,“限电令”后,部分轮胎工厂已开启排版模式,上五休二或者上四休三。甚至有人表示,公司排班规定上四休三,但最后每周只能上三天班,最终落实的排班便成了上三休四。

二
环保严查,6省65市
2021年最新版“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如约而至。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区域2021-2022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意见征求截止日期为9月22日,正式稿即将正式发布。

今年受停限影响地区涉及6省65市,比去年新增加26个地市,管控范围包括了京津冀、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大部分地区。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范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础上,增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城市。

每年寒冬对于轮胎企业来讲确实是寒冬,限产限电拉低了部分地区轮胎企业的整体开工率,但环保风暴影响的范围更广。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去年情况来看,随着冬天到来,各地陆续取暖之后,各地环保局就开始忙碌起来。当天气出现污染橙色预警时,基本就会有部分企业被停产,比如去年的山东潍坊的XX企业责令停产。

三
强制清退落后产能
今年4月,山东省印发的《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直接要了不少轮胎企业的命。这个政策涉及到轮胎企业部分提到:到2022年年产120万条以下的全钢子午胎、年产500万条以下的半钢子午胎企业全部整合退出。

通过图表可以看到一共有轮胎企业有18家,全钢轮胎企业8家,合计产能2561万产能。
2021年6月9日,东营市发布了限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其中包括远新轮胎有限公司,所属行业橡胶轮胎,半钢轮胎300万条,退出时间到2022年,另外一家是橡胶制品,退出时间2021年5月。

生存还是死亡,对于轮胎企业来讲并没有选择。你不改变就是死亡,通过近两年东营轮胎企业的动向来看,一直在试图打破之前互联互保带来的影响,并且清退部分中小轮胎企业的落后产能。所以,前几年没有受过的苦,那么近两年你可能连受苦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清退!

四
碳中和碳达峰
在今年的两会中,“碳中和、碳达峰”首次写入了政府报告中,足以看到国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碳中和是什么?”可能许多人对于这三个字还是一头雾水的状态,“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等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在这项政策正式摆在台面上之前,不少轮胎企业就已经开始布局绿色生产。
2020年11月米其林宣布减排与碳中和生产实施的计划,并研发出世界第一个碳中和轮胎—米其林e.Primacy;
德国马牌将碳减排范围拓展到全产业链,在原材料采购环节,确保来源可追溯,真正实现绿色采购;

青岛森麒麟碳中和轮胎主要体现在超低滚阻、高抗湿滑、静音为核心的技术;
中策橡胶通过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打造“低碳经济、绿色智造”的智能工厂,废旧轮胎的项目也已经安排上;
玲珑轮胎从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蒲公英”技术,以期待有所突破,陕西铜川新增项目中也有废旧轮胎处理一项;
碳达峰碳中和出台以后,不仅意味着对于轮胎企业迎来机会,也同样对于中小轮胎企业面临挑战。轮胎企业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每年都会有几十家轮胎企业的倒闭,“碳中和”的实际落地,会加快这一进程,资源也会越来越靠近头部企业。

五
国六出台,加快轮胎行业发展
2020年7月1日零时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外界称其为“史上最严标准”。相较于国五排放标准,国六排放标准汽油车的一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总碳氢化合物和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制下降50%,氮氧化物排放限制加严42%。这样的排放标准已经全面超过了欧洲的排放标准。

国六的出台,意味着轮胎企业的研发侧重方向将要发生偏颇。轮胎轻量化正逐渐成为电动汽车轻量化的一种发展趋势;国六出台之后,这一趋势在卡客车市场也同样试用。胎制造技术的要求会更高,高里程、低滚阻成为趋势。

加快清退落后产能已经成为2021年之后的重头戏,卡客车、乘用车轻量化也已经成为可预见的趋势、“碳中和、碳达峰”既是弯道超车的机遇也可能是中小企业的催命符。
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定律来看,经历重组洗牌也未尝不是一件绝处逢生的好事。轮胎历史告诉我们:倒下的,不必惋惜;留下的,且行且珍惜。
关注炭黑产业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