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www.tanhei.com),据环球塑化消息,
原油突破80美元大关,能源化工期货涨疯
首先是国际原油:国庆期间,外盘能源品种涨势强劲!欧佩克在月初会议决定按计划每月增产40万桶/天,这个量短期难以弥补潜在供应缺口,在一定程度巩固了市场对能源价格的看涨预期。眼目前布伦特报价82.56美元/桶、WTI报价79.05美元/桶,双双迈入80美元大关可能就是下一秒的事情。

10月8日,国庆节后的首个交易日,能化类品种开盘领涨。尿素以8%的涨幅封死涨停,燃油、乙二醇及甲醇涨幅均超7%,低硫燃油、原油及沥青均较大的涨幅!
整个能源化工产业链都在涨,涨到制品厂老板腿打哆嗦:PTA上涨5.05%、乙二醇上涨3.26%,相信PET的价格即将水涨船高;而PVC期货价格即将突破1万2,目前仍在疯狂上涨中;纺织材料中,短纤涨4.61%、棉花涨8%、棉纱涨8.01%,由此可见不止是塑料化工行业,凡是和原油沾边的,一律鸡犬升天!

原油涨、期货涨,塑料现货能不涨吗?
虽然只是一个上午,但是各地塑料市场已经开始有了明显反应:
PC

东莞PC市场近日局部报盘上涨,科思创/2805节后上涨600元/吨、乐天化学/PC1100节后上涨450元/吨。即使上游双酚A仍在下跌,但是PC价格依然坚挺,甚至开始上涨回暖。
PE

另外一边,东莞市场的PE市场价格也开始走高,节后归来观望为主。广州7042报10000元/吨,沙特218WJ报9750元/吨,科威特7050报9600元/吨,22B02报9400元/吨;卡塔尔0474报12200元/吨,茂名2426K报12300元/吨,中东2047A报12200元/吨,茂名951-050报12200元/吨;科威特6888报9300元/吨,EX5报9130元/吨,5110报9350元/吨,BL3报8880元/吨。
PET

浙江万凯聚酯瓶片产能共计120万吨/年,目前装置六成附近运行。由于原料持续大涨,今日水瓶级、油瓶级、热灌装级执行7800元/吨,实单商谈7700元/吨附近。出口订单报1100美元/吨FOB上海。
仪征化纤聚酯瓶片年产能为45万吨,今日水瓶级、油瓶级、热灌装级报价7800元/吨,实单商谈7700元/吨附近。
江苏宝生15万吨/年的聚酯瓶片装置开工七成附近,今日水瓶级、油瓶级报7800元/吨近月货源,实单商谈7700元/吨附近,发货正常。
海南逸盛瓶级PET年产能为200万吨。现水瓶级、油瓶级、热灌装瓶级报7780元/吨出12月货源,实单商谈7680元/吨附近;大连逸盛70万吨满负荷运行,接12月订单报7780元/吨。
PA

华东PA市场大幅上涨,巴陵石化/BL3280节后上涨600元/吨、岳化/YH800节后上涨500元/吨。华东PA6高速纺切片价格上涨,下游少量刚需。华东高速纺现货主流价格在16800-17100元/吨承兑送到。北方现货市场价格16300元/吨现金出厂。
节后大厂调涨,最高涨7810元/吨
10月5日,巴斯夫官网通知称,10月15日起上调北美地区所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售价,涨幅为0.55美元/磅(约7810元/吨)。

图源 | BASF
9月30日,帝斯曼官网通知称,10月1日起上调欧洲和北美地区所有等级Akulon® PA6原料及改性材料的售价,其中PA6原料上调250欧元/吨(约1861元/吨),改性料上调350欧元/吨(约2606元/吨)。对于改性材料的涨幅,该公司称是由于玻璃纤维和阻燃剂等其他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造成的。

图源 | BASF
朗盛:10月1日起,对PA66、PA6、PBT等产品进行提价,最高上涨6000元/吨。

罗姆化学(原赢创):10月1日起提高其PLEXIGLAS®和PLEXIMID® PMMA(聚甲基甲酯丙烯酸树脂)的售价0.08欧元/千克(约606.5元/吨)。

道默化学:10月1日起,上调PA6/PA66及其原料的售价,最高上涨1000-2800元/吨左右。

宇部丸善:10月1日起上调其EVA树脂和EEA树脂的售价,其中EVA树脂价格上调20日元/千克(约1176元/吨),EEA树脂上调40日元/千克(约2352元/吨)。

可乐丽:10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上调所有等级的SEPTON™、HYBRAR™氢化苯乙烯类弹性体和TU聚合物的售价,上涨0.44美元/磅(约3142元/吨)。

塑料制品厂“压力山大”,这个“寒冬”请合理备货
众多塑料制品企业在与塑爷沟通时均表示,目前的处境可谓是“压力山大”。无论是PVC、EVA、尼龙料、PE/PP等原材料价格的飙升,还是房租水电、人力成本的持续上扬都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近期能耗“双控”趋严,原材料企业的供货更为紧张,开工率低的超出想象,价格也在持续上扬,如此惨淡的情况与“金九银十”的旺季并不匹配。
部分塑料企业坦言,原材料年初至今已经涨幅已翻倍,综合成本上涨超过50%,但他们并不敢悉数传导至下游,目前塑料制品企业普遍涨幅在10%-20%左右,极少数能达到30%,且实际落地情况并不乐观。此外还要考虑下游的接受程度,毕竟下游部分企业在目前的“双限”之下,开工率和需求也不高,塑料行业自身的同质化竞争也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底气和竞争力去涨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原材料企业有数百家发函调涨,且有底气多次涨价,而塑料制品企业的涨价情况连原材料企业的一半都比不上。
在这种两端受压、骑虎难下的情况下,涨价也许意味着丢失订单,不涨则意味着越卖越亏损。为了保住利润留下一口气,两弊相衡之下,塑料企业只能选择涨价。年末最后一季度,疫情、双控、运费、极端天气等因素仍存在较大变数,想要像往年一样旺季捞金可谓是难度重重。
关注炭黑产业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