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中国经济与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窗口期,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 “如何以可持续创新为内生动力,实现炭黑等补强材料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碳硅材料产业如何通过与客户的技术共创来实现共赢?” “如何夯实人文基础,从而推动企业人才战略变革并实现组织软实力的提升?”

《卡博特洞察》系列访谈节目(共六期),将为您呈现卡博特多位高管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前瞻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度洞察以及对公司发展战略的权威诠释!
本期《卡博特洞察》,我们邀请到了卡博特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全球碳硅材料技术方案及电池材料业务总裁兼亚太地区总裁朱戟先生,与我们聊一聊他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洞察、思考和独特见解。
>>点击视频收看本期《卡博特洞察》>>
朱戟先生拥有30余年基于全球视野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成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实体商务档案”中登记的“注册官员(Registered Officer)”,曾担任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 (AICM) 理事会主席职务,并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为 “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影响力人物”。
他除了担任卡博特公司亚太地区领导人外,还全面负责公司全球碳硅材料技术方案及电池材料业务的管理,包括领导电池材料、特种炭黑、特种聚合物、气相金属氧化物及气凝胶业务。
以下为本期《卡博特洞察》的文字实录: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经济环境和未来趋势,这也是大家近期比较关心的话题,您最近也经常到全国各个工厂走访,不知道卡博特的员工们对此怎么看?
朱戟:新年之后,我去各个工厂和大家做沟通交流,了解大家新年的一些规划和想法。很有意思的是,我了解到很多员工,家里添了新生儿、购置住房、添置车辆甚至是添置第二台私家车。这让我感受到公司员工消费的信心非常强。当一个公司的员工非常有信心消费的时候,就是表明他对公司是有信心的,他相信他未来的薪酬是有保障的,他相信会公司会有更好的发展,他认为他未来是安心的。看到员工有这样的信心去消费,对于我们管理层来说,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主持人:公司的业绩表现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您怎么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有哪些挑战您认为是值得关注的?对企业来说又该如何应对?
朱戟:经营企业必须要面对经济环境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短期内会有点挑战,但长期来看是向好的,或者说市场很大、潜力很大。我个人不太喜欢讲这样的方向,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样讲,永远都会是好的,中国市场潜力的确很大,人口众多,而目前个人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我认为,短期的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之后,才能够谈长期的发展。如果没有短期的成功,就不可能有长期的成功。企业只有不断获得短期成功,才能积累为长期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也是如此,短期之内存在通货紧缩、外商投资下降、企业的发展质量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相互关联,所以大环境的确是非常的不确定。那么在这样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企业要对自己过去非常习惯的一些做法、想法、思维定律进行重新审视。比如说,这么多年来,大家比较关注的“经济全球化”、“竞争优势”,这些传统定义的概念未来是否还适用?我觉得每家企业都要重新认真审视。在全球化受阻的背景下,中美两个经济体实际上已经开始比较平行地运作。很多人过去一直相信中国经济或者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和欧美的经济体进行结合。关于这个假设条件,我认为每个企业需要重新去审视和定义,要承认目前的变化和短期内的改变。根据我在商界三十余年的经验,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在三十几年前根本不可想象,所以在管理层面必须要做出非常明确的判断:以前的投资做法,是不是后面十年还可以沿用?我认为都需要重新审视。
主持人:所以承认变化、拥抱变化并迎接挑战。前面您分享的这些经济挑战更像是结构性的问题,可能短期内不太容易解决。您认为中国会经历类似日本30年的经济停滞吗?还是说中国有不一样的路径?
朱戟:大家普遍认为,中国不会经历日本30年所谓的发展缓慢的过程,理由是中国的体量很大,潜力也很大。那么我认为,中国不会重复走日本的30年的老路,但理由不是因为中国具备特殊的优势,为什么这样讲呢?
日本也有它特殊的优势,比如,日本仅在美国的投资就已接近8,000亿美元。那可想而知,像TOYOTA(丰田)等日本顶尖企业在欧美地区的投资,不仅带来很大的利润,还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以支持他在日本的运作,相较之下,我们中国目前很少有公司在海外拥有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并以此获取回报来支撑国内经济发展。所以,日本有它的优势,中国当然有它的优势,所以我并不认为是因为有优势,中国才不会经历30年的缓慢发展路程。
那为什么说我相信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是因为日本这30年的发展历程已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无论是中国政府、学校、研究机构,还是众多经济企业、经济学者,他们像“观影(Watch the Movie)”一样,目睹了这场“戏”的演进,自然而然就会学习如何规避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政府或者整个经济体系需快速采取行动。因为日本的问题就在于拖了很久,进展缓慢。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中国应采取大幅度的刺激措施,大步迈进,而非所谓的“慢步快走”。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刺激措施重点放在消费端,而不是像日本那样侧重于投资端。所以我希望,如若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当前阶段,中国应大力且快速地在消费端实施刺激政策,以迅速推动经济复苏,待经济回升后再逐步实现平稳。所以,我认为中国一定要避免重蹈日本三十年来的覆辙,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制定快速有力、具有决断性的方案,能够在消费端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