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4月16日消息,2025年特朗普政府推行“对等关税”政策后,固特异、蒂坦国际等本土企业迅速抓住机遇,通过产能布局与战略并购巩固市场地位。
政策落地首日,固特异股票应声上涨,成为投资者眼中的“关税红利”标杆。这家百年轮胎巨头凭借本土化供应链体系,被视为行业复苏的核心引擎。而另一匹黑马——蒂坦国际,则以六连涨的股价表现,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作为美国非公路轮胎市场的领头羊,蒂坦国际在政策窗口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略执行力。其位于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等地的五大工厂,形成覆盖全美的产能网络,日均产能可满足3000台大型工程设备的轮胎需求。这种产能密度,使其在政策波动中成为最稳定的供应方。
“我们拥有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方案。”蒂坦国际高级副总裁大卫·马丁表示,公司不仅通过产能布局构建护城河,更在2024年完成对嘉士达集团的并购,将北美市场份额提升至历史高位。数据显示,此次并购使蒂坦国际年销售额增加9.9亿美元,其中农业轮胎业务占比达65%,成为新的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海外竞争对手在90天过渡期内仅需缴纳10%关税,但蒂坦国际仍保持着成本优势。天然橡胶等核心原材料暂未纳入关税清单,叠加本土化生产带来的物流成本节省,使其产品价格较进口轮胎低15%-20%。这种价格优势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对成本敏感的市场中尤为明显。
“贸易政策正在重塑全球轮胎产业格局。”大卫·马丁强调,蒂坦国际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短期政策红利,更在于长期战略布局。公司正在与多家北美主机厂共建“即时响应”供应链,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48小时紧急供货,这种服务能力是海外企业难以复制的壁垒。
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分析机构预测蒂坦国际2025年营收将突破50亿美元大关。这家百年企业正以“关税杠杆”为支点,撬动全球非公路轮胎市场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