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橡宜稳橡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橡宜稳”)凭借“硬实力”,开发出耐低温特种橡胶配方空气弹簧囊皮产品,解决特种橡胶低温性差世界难题;并率先研发打造出全自动缠绕工艺囊皮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成为行业佼佼者。3月20日,记者走进国橡宜稳,采访国橡中心副主任、公司总经理汪爱春,探寻国橡宜稳在高端橡胶制品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

肩负橡胶制品转化使命
3月2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茂山路588号,阳光洒在国橡宜稳现代化厂区内,显得格外壮观。“国橡宜稳的成立,源于关键领域国产橡胶制品技术被‘卡脖子’这一行业痛点。”汪爱春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橡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高端空气弹簧囊皮等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为打破这一局面,国橡宜稳肩负起橡胶制品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使命。
“国橡宜稳的成功离不开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橡中心)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汪爱春表示,国橡中心拥有基础研究、装备制造、材料研发、轮胎生产等11大板块,7大研究院、15个研究所和40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国橡中心首创的“液体黄金”技术攻克了橡胶填料分散难题,打破了轮胎行业的“魔鬼三角”定律。依托国橡中心大平台,国橡宜稳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我们将‘液体黄金’技术应用于空气弹簧囊皮行业,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汪爱春说。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国橡中心与中国一汽合作也为国橡宜稳的诞生提供了重要契机。汪爱春表示,双方合作源于对国产汽车零配件依赖进口、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共同关注。国橡中心将“液体黄金”技术成功应用于空气弹簧囊皮,显著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为国产汽车零配件自主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技术创新填补行业空白
在国橡宜稳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自动化生产线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井然有序,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的生产基地配备国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追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完备的防错体系进一步保障产品品质。”汪爱春说。
记者注意到,车间内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汪爱春解释,传统橡胶工业的生产依赖人工,效率低且易出错。国橡宜稳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实现了裁切、质检、入库等环节的无人化作业,产线的设计兼具了柔性生产,可快速实现规格切换,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据汪爱春介绍,在技术创新方面,国橡宜稳凭借自身实力突破行业瓶颈,填补国内空白。公司是国内首家开发出特种橡胶配方空气弹簧囊皮的企业,解决了特种橡胶黏合难题,产品质保可达8年或16万公里(先到为准)。此外,公司率先独立开发出全自动缠绕工艺囊皮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囊胚一体化成型,可生产变角度结构产品,显著提升承载能力、柔顺性和抗扭转性能,使产品耐久性和一致性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增强了公司国际竞争力。汪爱春说:“国橡宜稳在其他汽车用橡胶制品领域也有技术突破,例如为某主机厂生产的衬套,经验证动静刚度比降低了25%,为国内首次。”
让世界看到中国质造力
展望未来,国橡宜稳满怀信心迈向新征程。汪爱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国内主流主机厂客户提供了超过300万支囊皮,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今年,公司计划建设新工厂,规划年产能1000万支乘用车空气弹簧囊皮、400万支商用车囊皮、200万件密封件和300万件衬套,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新工厂是生产制造基地,也是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平台。我们会通过引入更多国内外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汪爱春表示,“国橡宜稳会坚持研发投入,以卓越的产品品质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市场的认可。”
“我们将持续秉持创新精神,助力中国从橡胶大国迈向橡胶强国。”汪爱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