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客服热线

沉淀法白炭黑各指标对橡胶耐磨性的影响

   时间:2025-07-22 来源:炭黑产业网发表评论

【炭黑产业网】7月22日消息,在橡胶工业领域,沉淀法白炭黑作为关键的补强填料,其各项性能指标对橡胶耐磨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这些指标通过作用于与橡胶基质的界面、橡胶的分散性以及力学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而左右橡胶的耐磨表现。以下将深入剖析各关键指标对橡胶耐磨性的影响机制。

比表面积(BET):补强与分散的微妙平衡

比表面积堪称白炭黑的核心指标之一,它直观地反映了白炭黑与橡胶的接触面积大小以及补强能力的强弱,对橡胶耐磨性的影响不容小觑。在一定范围内,当比表面积增大,例如从100㎡/g提升至200㎡/g时,白炭黑与橡胶基质的界面接触面积显著增加。此时,凭借“锚定效应”,界面结合力得到增强,橡胶的抗变形能力和补强效果也随之提升。具体表现为橡胶的硬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均有所提高,在磨损过程中,橡胶不易因局部应力过大而出现材料脱落,耐磨性得到显著增强。然而,若比表面积过大,超过250㎡/g时,白炭黑粒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会增强,导致粒子容易团聚,尤其是在未经过表面处理的情况下。团聚体的形成会使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性急剧下降,在橡胶中形成“应力集中点”。在磨损过程中,这些“应力集中点”会优先从周围发生断裂,进而使橡胶的耐磨性下降。因此,存在一个最佳比表面积范围,通常在150 - 220㎡/g之间(具体数值因橡胶种类而异),在这个范围内,白炭黑的分散性和补强效果能够达到平衡,从而使橡胶的耐磨性达到最优。

粒径与粒径分布:小而均匀更利于耐磨

白炭黑的原始粒径(或聚集体粒径)以及粒径分布情况,会通过影响其在橡胶中的分散均匀性和界面作用,间接对橡胶的耐磨性产生影响。从粒径大小来看,粒径越小,通常与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补强效果也就越强,原理与比表面积的影响类似。但当粒径过小,例如原始粒径小于10nm时,粒子间的团聚能会显著提高,分散难度大幅增加。这会导致橡胶中出现局部缺陷,从而降低橡胶的耐磨性。在粒径分布方面,粒径分布窄的白炭黑在橡胶中能够更均匀地分散,可以避免因大颗粒(或团聚体)形成的“薄弱点”。如果粒径分布过宽,例如同时存在10nm和100nm以上的粒子,大颗粒就会成为磨损的起点,在磨损过程中优先被磨除,进而导致橡胶的耐磨性下降。所以,小粒径(与最佳比表面积相匹配)且分布窄的白炭黑,更有利于提升橡胶的耐磨性。

结构度(DBP吸油量):构建致密网络提升耐磨

结构度反映了白炭黑聚集体的枝状复杂程度,通常通过DBP吸油量来表征,DBP吸油量值越高,结构度就越高,这一指标会影响橡胶的网络结构和抗变形能力。结构度高的白炭黑,其聚集体呈三维枝状结构,在橡胶中能够形成更致密的“骨架网络”。这种网络结构可以增强橡胶的弹性和抗压缩变形能力。在磨损过程中,它能够缓冲外力冲击,减少材料因反复形变而产生的疲劳磨损,从而提升橡胶的耐磨性。不过,如果结构度过高,当DBP吸油量大于300mL/100g时,白炭黑聚集体间容易缠结,导致橡胶在混炼时门尼粘度急剧上升,加工流动性变差,分散不均匀。局部结构过密的区域会因应力集中而加速磨损,反而降低橡胶的耐磨性。据炭黑产业网了解,中等结构度(DBP吸油量在200 - 250mL/100g)更适合平衡加工性和耐磨性。

表面羟基含量(Si - OH):相容性与界面结合的关键

白炭黑表面的硅羟基(Si - OH)是影响其与橡胶相容性的关键因素,会通过界面结合力间接影响橡胶的耐磨性。在未经过处理时,如果羟基含量过高,例如大于5个/nm²,粒子间容易通过氢键形成硬团聚,导致分散性变差。同时,羟基与橡胶分子(橡胶多为非极性)的相容性较差,界面结合力弱,在磨损时白炭黑容易从橡胶中脱落,从而使橡胶的耐磨性下降。而经过硅烷偶联剂(如Si69)处理后,偶联剂会与羟基发生反应,减少粒子间的团聚,同时引入与橡胶相容的基团(如硫醇基),增强界面结合力。此时,白炭黑与橡胶形成“化学锚定”,应力传递均匀,在磨损时不易发生界面剥离,橡胶的耐磨性得到显著提升。因此,羟基含量需要适中,保持在3 - 5个/nm²,并且需要配合硅烷偶联剂处理,才能最大化界面结合,提升橡胶的耐磨性。

pH值:影响硫化体系与耐磨性

白炭黑的pH值(通常在6.0 - 8.0之间)主要通过影响橡胶的硫化体系,间接对橡胶的耐磨性产生影响。如果酸性过强,pH值小于6.0,会抑制硫化促进剂的活性,延缓硫化速度,甚至导致硫化不完全,使橡胶的交联密度不足。低交联密度的橡胶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硬度)会下降,在磨损时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和材料流失,耐磨性变差。相反,如果碱性过强,pH值大于8.0,可能会加速硫化(尤其对噻唑类促进剂),导致硫化前期过快,交联不均匀,出现局部过交联或欠交联的情况。过交联区域容易脆化,欠交联区域强度低,这些都会降低橡胶的耐磨性。所以,中性至弱酸性(pH值在5.0 - 7.0)更有利于硫化均匀性,保障橡胶的力学性能,从而提升橡胶的耐磨性。

杂质含量:严格控制以保障耐磨

白炭黑中的杂质(如Fe³⁺、Ca²⁺、Mg²⁺等金属离子,或未反应的盐类)会通过破坏橡胶结构或影响硫化过程,降低橡胶的耐磨性。金属离子方面,Fe³⁺等过渡金属离子是橡胶氧化老化的催化剂,会加速橡胶分子链的断裂,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随时间衰减,耐磨性下降。Ca²⁺、Mg²⁺可能与橡胶中的硫化剂反应,干扰硫化过程,降低橡胶的交联密度。可溶性盐方面,杂质盐类(如Na₂SO₄)含量过高会提高白炭黑的吸湿性,导致橡胶在加工时产生气泡,形成内部缺陷。在磨损过程中,这些缺陷处会优先被破坏,从而降低橡胶的耐磨性。因此,杂质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例如Fe³⁺含量应小于1000ppm,以减少对橡胶性能的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沉淀法白炭黑对橡胶耐磨性的影响是多指标协同作用的结果。比表面积和粒径决定了白炭黑的基础补强能力,结构度影响橡胶网络的稳定性,表面羟基和pH值调控界面结合与硫化均匀性,杂质则通过破坏橡胶结构降低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橡胶的种类(如轮胎胎面胶、密封胶等)优化各指标的组合。例如,轮胎胎面胶通常选择高比表面积、中结构度、低杂质的白炭黑,并配合硅烷偶联剂,以实现耐磨性的最大化。

 
炭黑样品商城
炭黑商城小程序炭黑商城微信扫一扫 询炭黑价格 拿炭黑样品
炭黑产业网公众号
炭黑产业网公众号微信扫一扫专业、准确、及时的炭黑综合分析
标签: 白炭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自媒体信息
李一
炭黑产业顾问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品牌入驻  |  隐私政策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滚动资讯  |  违规举报
关闭
炭黑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炭黑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炭黑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900-9660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