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车辕车辙网消息,近日,车辕车辙从天眼查网站获悉,中国市场外资轮胎品牌公司频繁变动人事职位,仅11月份,普利司通、住友橡胶、倍耐力、锦湖轮胎等企业在中国的公司董事、监事等均发生人员变更调整。具体如下: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为何集体调整公司主要高管?车辕车辙认为,主要还是国内业绩出现棘手的考验。
多家品牌中国区惨淡经营
事实上,由于国内疫情管控限制,以原配及高端替换市场为主的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表现惨淡,三季度财报中,普利司通、米其林、倍耐力等均表示,中国原配及替换市场差强人意。
普利司通在其三季度报告中坦言,除亚太地区外,全球其他地区皆实现强劲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和亚太地区是唯一一个营业利润下降的地区,调整后营业利润下降15%至2700万日元。

米其林也表达了同样的遭遇,在中国,米其林9月底的需求比2021年的水平降低了12%。上半年,因春季上海疫情行动限制,需求下降了16%,第三季度还有所好转,需求下降了3%。
2022年住友橡胶中国市场则出台了“骨折性”业务大调整,8月22日,住友橡胶(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到2023年,将“不再为中国市场生产和销售卡车和客车轮胎”,从2024年4月起,住友橡胶中国将不再生产面向海外市场的卡车和客车轮胎。售后服务将持续到2025年。
11月9日,住友橡胶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24%的同时,营业利润为负27亿日元(折合-1.3亿人民币)其中轮胎销售亏损43亿日元(折合-2.1亿人民币)。

倍耐力在半年报中,也表示“由于中国经济放缓”抵消了欧美地区的增长,调整整体全球销量预期将增长约5%,此前为7%。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新冠疫情爆发的持续存在,供应链的不连续性以及全球层面的资金紧缩,在持续波动的情况下进一步减缓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倍耐力表示。
两大工厂表示停产减产
外资品牌日子有多不好过?日前,固铂轮胎昆山工厂总经理写给员工的一封信,表达了今年轮胎厂的艰难处境,以及将要面临工厂停产、订单锐减带来的复杂挑战。
固铂昆山表示将在11月末和12月初停止工厂生产,并坦言,12月份情况不太乐观,工厂订单锐减,库存超高,对公司生产运营影响极大。

马牌轮胎合肥工厂总经理在回顾10月份工厂运转情况时,也透露,受疫情影响,工厂当月损失了约4万条胎的产能。不因如此,替换胎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公司将不得不仔细观察这部分市场的发展。
在三季度报道中,马牌轮胎称中国的替换轮胎市场可能下降4-6个百分点,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的乘用车出货量受到疫情、芯片、物流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属于变化较大的区域市场。
外资品牌会退出出国吗?
当然,除了外资品牌,中国轮胎在国内市场的日子也未必好过,受交通封控、经济下行影响,市场整体需求下降,对各品牌而言都是考验。
不过相对外资品牌,中国轮胎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或将在2022年的市场危机中发现新机遇。
在全钢胎市场,外资品牌在中国竞争力不足是长期市场现状,住友橡胶的退出也说明了一定问题。

不过,在乘用车胎市场,外资品牌的长期优势不可忽视,正如倍耐力中国地区总经理梅纳西先生所言,当前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冲击,而中长期来看则是一次契机,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多元化布局。
此外,中国集中了外资品牌的全球主要市场需求,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高价值市场,因此,短期的受挫影响不了外资品牌深耕大陆市场的决心,但需要及时做出战略方面和领导层的调整。
(原标题:业绩受挫,多家轮胎集团高层大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