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当然数东营,其实主要是广饶。
话说中国轮胎业中,山东、长三角、珠三角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轮胎生产基地。

尤其山东,
因为集齐了发展轮胎产业的全部成功要素,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乃至全球最强势的轮胎产地。
第一,基础好
这里有比大庆油田资格还老的东营油田,就在山东东营,这里有全国最好的化工产业基础。
第二,科研强
这里有全国最好的化工院校—青岛科技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一起成为中国唯二的化工王牌院校。
第三,市场大。
山东司机拥有量全国第一, 是中国人口第二大省, 工程机械和载重汽车的制造在山东都很发达,潍柴动力等大客户给山东轮胎企业贡献了大量的订单。
第四,底蕴深
这个就要说到本地人文特征和文化底蕴了。
作为国家第二人口大省,山东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孔孟之乡, 文化源远流长,山东人为人厚道,待人热情,尊师重教,讲究礼数的性格特质,也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初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跟浙商、闽商一样,山东以宗族亲缘为基础,形成了专营轮胎行业的宗族圈子。市场足够大,一家吃不下,于是亲友之间搞起了联保、资金拆借、交叉抵押担保等等。在一个井喷式发展的行业早期,这种互助联保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资金的流通,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非常重要。
而从90年代起,中国经历了立国70多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每年的货币增量超过30%。钱印出来了就需要贷出去——如果你在银行工作,你不把钱贷出去,就相当于没完成KPI。于是熟悉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的山东轮胎商人,很快摸清了从银行贷款的套路,从银行贷到了大量贷款。这些资本的大量涌入,进一步加快了轮胎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当时的山东政府也对轮胎业倾力扶持,豪迈地划出开发区,搞出各种税收优惠、用电保障、甚至零地价优惠,只要有人建轮胎厂,就尽最大力度支持配合。

于是在以东营为代表的地区,出现了家家做轮胎,厂厂成公司,公司成集团的景象。
到2015年,全球轮胎年产20亿条,中国的轮胎占其中的38%,而山东的轮胎,又占了其中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