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完成启动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将于7月择时启动上线交易。

覆盖8个高耗能行业
据悉,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首先启动上线交易的是发电行业;下一步,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是中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据了解,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明确了8个高耗能行业,并于“十四五”期间逐步纳入。
这8个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
根据安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落户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武汉。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此前表示,全国碳市场运行初期,预计首批参与者为控排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都不会参与。
碳市场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2225家发电企业将率先开展交易。
化工行业交易方案正在制定
日前,在2021汽车轮胎跨界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专家特别提醒轮胎企业,碳中和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着手做好进入碳市场的准备。
据悉,生态环境部已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函,委托其开展石化和化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
这些工作主要包括:石化和化工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石化和化工行业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石化和化工行业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相关研究;配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开展全国碳市场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等。
石化联合会表示,会围绕上述方面,深入开展组织及研究工作,为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好各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