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7 月 21 日消息,中国轮胎凭借价格优势在西班牙市场迅速扩张,给当地传统轮胎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同时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也让市场氛围变得紧张。不仅如此,中国汽车在西班牙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步提升,这一趋势已延伸至轮胎等相关行业。
在西班牙轮胎市场,以往长期由米其林、普利司通、德国马牌等知名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中国轮胎品牌凭借价格低廉且质量可靠的优势,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数据显示,去年西班牙个人消费市场的亚洲轮胎进口量增长了 17%,其中中国作为主要供应国,在 1340 万进口单位中占比高达 77%,而该细分市场的整体销量仅增长 2%,这一变化标志着市场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中国轮胎的大量涌入对传统品牌的业绩产生了直接影响。米其林西班牙和葡萄牙子公司去年的税后利润下降 17.9%,降至 1.914 亿欧元,收入也略有下降,降至 31.37 亿欧元,产量和出货量也有小幅减少。该公司将此归因于 “充满反差与挑战的环境”,并提及中国产轮胎的影响,但表示通过专注高附加值产品,确保了一定的营业额和利润率。
日本的普利司通同样受到影响,在需求放缓的背景下,其西班牙制造公司 2023 年的利润下降 27%,降至 1880 万欧元,收入减少 12%,还进行了裁员和工厂重组。固特异在西班牙市场的利润也下降了 34%,收入减少 8%,不过德国大陆集团的利润保持稳定,销售额略有增长。
中国汽车在西班牙也占据了 5% 的市场份额,且这一影响延伸到了轮胎等行业分支。欧盟委员会两个月前启动了一项调查,以确定来自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是否获得非法补贴,这是响应欧洲行业关于中国存在反竞争行为的投诉。西班牙轮胎经销商和进口商协会认为,这项调查引发了 “监管不确定性的氛围”,其执行秘书奥斯卡・布拉斯表示,进口商可能会提前订货以避免可能的关税影响,这短期内可能导致亚洲进口量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