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4月14日消息,近日,中国轮胎标准委员会秘书长牟守勇带领专家团队,对季华合越智能制造基地进行了深入的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聚焦于非充气轮胎这一创新技术,旨在推动其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为中国轮胎产业的未来发展探寻新路径。
在季华合越董事长徐婷及生产总监钟浩龙的陪同下,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国内首条非充气轮胎中试线。这条中试线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展示窗口,更是季华合越在轮胎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实证。专家组详细了解了非充气轮胎的研发历程、技术特点及应用前景,对季华合越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季华合越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非充气轮胎产品,采用了独特的镂空式辐条支撑结构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显著提升了轮胎的安全性能,更彻底消除了传统充气轮胎存在的爆胎风险。在现场演示环节,钟浩龙详细介绍了该产品的应用情况及各项测试数据,充分展示了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卓越表现。
在随后召开的技术研讨会上,轮标委专家团与季华合越团队就非充气轮胎的战略价值、技术瓶颈及产业化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牟守勇秘书长在发言中强调:“非充气轮胎技术是轮胎工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免维护特性与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将为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会议就加速量产进程、构建标准体系框架及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等议题达成了重要共识。
针对非充气轮胎的产业化关键环节,专家组特别指出,系统性协同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季华合越董事长徐婷在分析中提到:“非充气轮胎的普及需要突破技术、法规与市场三重瓶颈。我们建议主机厂开放底盘系统适配接口,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产品认证体系,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共同为非充气轮胎的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季华合越已与多家整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今年内开展新车型的非充气轮胎路试验证。同时,公司正在筹建非充气轮胎验证线,并拟投入三千万元建设小批量量产线,以加速非充气轮胎的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