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9月23日消息,位于山西省文水县的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区,正以其独特的科技创新实力,引领固废在交通领域的转化与再利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高效率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文水县,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生态胶粒生产车间内,一幕幕生动的固废转化场景正在上演。据文水融媒记者连政现场报道,他手中的胶块是从废旧轮胎上切割下来的,经过一系列精细的破胶研磨处理,能够成功将钢丝与橡胶分离,分别作为高质量的钢纤维和改性沥青原料。这条先进的橡胶沥青再生胶粒生产线,以废旧轮胎为原材料,通过机械研磨结合化学脱硫技术,所产出的胶粉能显著提升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性能,年处理橡胶固废量达到1万吨,年产值高达3000万元。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万玉介绍,公司目前生产的是40目至60目的橡胶粉,其在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中的掺加比例可达到20%至25%。同时,公司正积极研发脱硫橡胶粉工艺,一旦研制成功,该比例将提升至50%,这将极大提升沥青路面的高温抗折和低温抗裂性能。
园区一期项目聚焦于“高品类橡胶沥青再生胶粒、沥青制品、建筑3D打印、镁基声屏障、高性能掺合料、生态水泥、生态构件”七大核心业态,利用钢渣、CFB灰渣、粉煤灰等固废材料,生产出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生态构件车间负责人严玉亭表示,生态构件生产线采用高压震导挤溶工艺,并配备了全自动养护窑,将养护时间从七天缩短至三天,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以CFB灰渣和水渣为主要原料,掺量可达25%,所生产的高性能路缘砖、植草砖、六棱砖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市政工程。
园区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每年投入超过3000万元,并与山西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绿色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副总经理周冬冬透露,公司正在建设的年产20万吨高性能掺合料项目,年消化国金电厂循环流化床灰渣可达15万吨,其中所产超细粉体可用于3D打印和镁基声屏障,有效降低成本并减少碳排放。
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区占地200亩,总投资5.7亿元,一期建设已顺利完成。园区围绕“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生产基地”的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攻关,全面推动山西省交通行业在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装配式建造和路域经济领域的发展。预计全产业链形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利润达到1亿元。
山西路桥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杨嵩桥表示,园区正式投产后,再生资源公司每年的固废资源化利用处理率将达到百万吨以上,涵盖粉煤灰、CFB灰渣、铁尾矿及废旧轮胎等多个领域。在山西这个固废资源化大省,该园区无疑将发挥示范效应,为国家倡导的循环经济、循环利用和固废利用树立新的路桥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