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中外涂料网消息,11月28日,我国首个“三线一体”防腐涂料智能工厂在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所属的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涂料院”)正式启动全线试生产。该智能工厂在国内涂料生产行业首次实现了集批量线、柔性线、灌装线于一体的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生产制造,是一个全产业链协同、全业务链贯通、具备可视化智能化决策运营条件的现代化智能涂料生产工厂。工厂依托海油发展自主研发的生产管理数字化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了传统涂料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只要把销售订单数据输入电脑,系统就会根据交货时间、原料库存、人员排班、在产情况等信息给出最优的排产方案。”生产调度负责人丁伟忠说,“通过个性化定制,还可以满足小批量、多批次产品的柔性生产,有效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通过对传统人工生产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该工厂投产后,涂料年产量可提升400%,生产能力大幅释放,生产效率可提升3倍以上;库存成本显著下降,库存成本可降低20%;车间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在岗人员可减少50%;交付周期大幅缩短,规模化产品交付周期可缩短57%,定制化产品交付周期可缩短70%。

随着该智能工厂的投产应用,不仅能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本质安全环保能力、产品品控能力、协同运营能力和全要素生产力,更能促进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变革,推动层级管理柔性化,促进数据驱动、创新驱动、融合驱动,是传统涂料制造企业变革生产模式、简化管理流程、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成功实践。“防腐涂料智能工厂正式启动全线试生产,标志着常州涂料院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常州涂料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杨表示,“下一步,常州涂料院将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目标,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奋力实现‘数实融合’和‘数智赋能’,推进民族涂料工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据中外涂料网了解,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始建于1969年,其前身为在兰州成立的原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1987年该所大部分科研人员和行业服务机构动迁常州,成立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常州),1993年更名为化工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2000年随着科研体制改革,整体进入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2006年10月随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整体进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并于2008年7月更名为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从原化工部直属的专业从事涂料和颜料开发的科研事业单位转制成集科研开发、行业服务、产品制造与销售、化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型企业。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