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据齐鲁晚报官网消息,9月16日,由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22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在这两年一度的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中,获评为2021-2022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作为一位从业50多年的“橡胶老兵”,袁仲雪一直坚持将基础研究作为企业立身之本。而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让他带领的赛轮集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创下多个业内第一,解决行业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打破“魔鬼三角”的液体黄金轮胎更是国际首创。致力于实现轮胎强国梦的袁仲雪和他领导下的赛轮集团,正让做一条中国制造的世界级好轮胎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教书匠”的橡胶路
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橡胶界的黄埔",是橡胶工业人才的摇篮。而早在1988年,袁仲雪就已经开始负责学校的实验室,负责科研项目转化工作。
但随着突破成果越来越多,在欣喜之余,袁仲雪心里却又积攒了越来越多的心疼和惋惜。
虽然为了把实验室的科研项目转化为产品,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开发公司。但十年的时间,转让了一百多个项目,成功率却极低。有时,就只因为企业家退休或者是企业改制等,整个项目就结束了。
时势造英雄。1999年,为了解决学校科研成果转不了、转不好等问题,青岛科技大学鼓励校办企业改制、教师创办公司,用民营的体制自己干。袁仲雪和一帮老师开始走出校门,通过创办股份制企业,来实现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
袁仲雪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一段激奋人心的创业故事也自此开启。

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被获评为2021-2022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
科研是立身之本
2000年,在原校办企业基础上,袁仲雪先是和老师们自筹资金成立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袁仲雪出任青岛软控董事长。2002年,青岛软控连同其他投资者发起设立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赛轮集团的前身。这两家企业现在都是青岛知名的上市企业,也都是橡胶行业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
自创业始,从高校实验室走出来的袁仲雪一直把科研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
多年来,赛轮一直坚持从事基础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2009年,赛轮联合软控、青岛科技大学承建了国家橡校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国橡中心已拥有7大研究院、64个专业的研究室、15个研究所,以及3000多项专利、1200多项发明专利和中国橡胶行业在国际上的五项标准,并研发出了世界首创化学炼胶的橡胶新材料——“液体黄金”,对推动橡胶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并将对国家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在赛轮的科研路上,袁仲雪对于人才的追求不遗余力。现任国家橡校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的王梦蛟博士就是袁仲雪千方百计“请”回来的。一位是拥有核心技术、想要回国报效祖国的博士,一位是一心想引领行业振兴的“教授企业家”,共同的理想让两人相遇,并决定为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做一点事情。为了让王梦蛟博士回国后安心科研,袁仲雪筹集资金兴建了新的科研大楼,专门用于橡胶轮胎的基础研究。
使命与担当
这段橡胶轮胎界“俞伯牙钟子期”式的故事也正在书写着推动中国橡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佳话。赛轮的企业文化里,总有一份使命和担当。做一条好轮胎,是企业的使命。而做一条中国制造的世界级轮胎,也是袁仲雪和王梦蛟两人共同的梦想。
梦想的推动,让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成立仅二十年,赛轮集团就已实现了多个行业第一,解决了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赛轮是行业首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搭建了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橡链云”平台也被工信部认定为“面向重点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国内首家掌握巨型工程子午胎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轮胎企业;应用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技术研发制造出符合欧盟标签法规最高等级AA级的液体黄金轮胎。
出色的业绩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也让赛轮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2022年,赛轮轮胎先后入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和“2021年度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榜单”。2022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上,赛轮轮胎也再次晋级,排名上升2位,跻身全球轮胎企业第15位。
一家轮胎企业的强大只能给行业发展提供一个样本,身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企业执行主席的袁仲雪希望带动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2022中国橡胶年会上,作为主席团企业执行主席的袁仲雪代表协会宣读了行业自律宣言,其中提到:我国橡胶轮胎行业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努力守护绿水青山,还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行业全面升级,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实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打造橡胶强国形象。
让“橡胶之城”青岛引领中国橡胶工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让中国的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这个梦想正在逐步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