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大王沈金荣:年赚267亿,轮胎质量超美国,跻身世界五百强
人的一生里,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机遇和挑战。人生并不是坦途,人们应该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抱怨,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沈金荣凭借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的轮胎行业,获得了轮胎大王的美誉。
从兴趣到实干,正式成立集团
1958年,沈金荣出生了,幼年的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对轮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6岁开始,他就坚持每天阅读大量的资讯报纸,掌握市场最新的情况动向,了解最新的政策变革。
当时的中国轮胎备受诟病,沈金荣很是心痛,所以他暗暗决定一定要将中国轮胎带向世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培养了沈金荣独到的商业眼光。
在沈金荣的带领下,中策向轮胎行业延伸,沈金荣开始将精力全部放在轮胎行业。经过不懈奋斗,在1992年与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中策橡胶有限公司,也是十年的磨砺,让中策在轮胎行业逐渐崛起。
1993年,中策橡胶集团在下沙经济开发区扩大了土地规模。作为轮胎产业的新基地。总面积达423亩,同时也将中策集团的销售额推上了一个小高峰。
中国轮胎大王沈金荣,在事业光鲜亮丽的背后,吃着平常人不能吃的苦,受着平常人不能受的累。走在人群中,他必定是最朴实的一个,沈金荣和他的每一位职员驻扎在基层,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
带领中国轮胎行业进入世界市场
1998年,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策橡胶集团开始全面制作全钢子午线轮胎。从生产橡胶雨鞋到全面生产轮胎,明确的目标是中策集团前进的动力。
沈金荣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他想把中国的品牌带向世界。在这一的目标下的驱动下,第沈金荣开始了他的计划,首先对国外市场进行考核,最后选择将工厂在泰国建立。
选择泰国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泰国地理环境优越,能为轮胎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其二是泰国的供应链相对比较完善。三是泰国雇佣工人价格成本低。
历史证明,沈金荣的决策是正确的。建立在泰国的基地生产量稳步增长,至今营业的收入已经达到了集团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为中策集团开拓国际市场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沈金荣对国外市场的全面考核,让他做出了精准的选择,为集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处于顺境的沈金荣,没有为已有的成功沾沾自喜。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经过多方面的评估评价,选择一条最适合企业的发展道路,为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做出规划和安排。唯有这样,才能让中策橡胶一步一步跨向更好的未来。企业的未来应该靠的精确的选择以及坚持,更需要居安思危的意识。
于车祸危机中涅槃重生
在沈金荣开拓外国市场越来越顺利时,美国分公司传来消息,使用中策轮胎的汽车发生了车祸,中策作为轮胎生产的国际企业,矛头指向了中策,沈金荣闻讯立即前往美国,亲自处理这次事件。
抵达美国后,沈金荣在舆论的重压下,让美国知名鉴定机构,检验轮胎质量。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沈金荣走访了美国多家本土的轮胎企业,学习其优点,回国后改进自身不足。
沈金荣抵达美国的第四天,检测结果出来了,结果显示,轮胎的质量没有问题,甚至远超美国企业的质量。车祸的原因是轮胎的使用方法不当。
针对轮胎使用不当的造成的车祸,沈金荣没有推脱责任,立即通知公司员工,重新编写使用手册,详细写出使用轮胎的方法。这一举动获得了国际组织的认可。沈金荣用中策过硬的质量,用自己敢于承担的品质,加强了中策在美国轮胎市场的地位。
沈金荣在处理这次国际风波的过程中,把困难当做对自身的考验,毫不畏惧,果断迎难而上,意外的得到了令人喜悦的结果。
挫折只是沈金荣成功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领导了一个企业的沈金荣,经历了千锤百炼,最后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能力的人。人的眼界应放宽一些,眼前的挫折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挫折,这也许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
2008年,中策集团连续在海外设立了贸易公司,地点分布于美国、巴西、德国。每一个国外市场开拓,沈金荣都坚持去实地进行考察
原料产地的考察是其中最辛苦的一项,沈金荣赴巴西考察时,因为不适应气候,患上了重感冒,沈金荣明白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坚持在短时间完成了巴西的实地,为企业的发展夺得了最佳的收时期。
近日,中策集团发布了当年的销售业绩,中策集团销售量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万条,全年销售额累计超过267亿,这样的成绩放眼整个轮胎行业,难以超越。
沈金荣是一位是能够分析当下局势的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与时俱进。跻身世界500强。
沈金荣认为,中策如今的成就是公司上下所有员工努力来的,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功不可没。公司每进步一步,员工的福利就会增长一份,设置了特别贡献人员的专有福利。沈金荣制定了一套奖惩制度,一切秉持公平公正,所有员工享有同样的机会,沈金荣以德留住了人才。
沈金荣的成功是辛勤努力得到的结果。成功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代表了对人生的态度。对于沈金荣来说,成功代表的仅仅是过去,不能代表未来。生命不息,中策集团的奋斗就不会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