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客服热线

白炭黑/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1-10-28 来源:橡胶助剂网发表评论

管俊芳1,2,曹刚1,杨慧群3,王文超1( 1.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2. 中国地质大学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武汉430074; 3. 湖北省工程咨询公司,武汉430070) 

       摘要:研究了影响白炭黑/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白炭黑( ZQ601) 适宜的改性配方和条件为:聚乙二醇6000、油酸及硅烷偶联剂Si - 69 的用量均为2% ( 以白炭黑质量计,下同) ,硬脂酸质量分数1%;温度100 ℃,时间10 min。制备白炭黑/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复合材料适宜的硫化配方和条件为: 氧化锌3. 0 份( 质量,下同) ,硬脂酸2. 0 份,促进剂DM 0. 5 份,促进剂D0. 5 份,促进剂CZ 1. 0 份,防老剂4010 NA 1. 0 份,切片石蜡1. 0 份,硫黄0. 5 份,改性白炭黑90 份;温度140 ℃,时间10 min。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及邵尔A 硬度分别达到了6. 54 MPa、474%、20. 11 kN/m 和56,符合农业用轮胎及垫带的国标要求。

关键词:白炭黑;顺丁橡胶;丁苯橡胶;表面改性;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 TQ 333. 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0 - 1255( 2013) 04 - 0303 - 06

白炭黑是橡胶最主要的增强填料之一,用其增强的橡胶具有低滚动阻力、高耐磨性、抗湿滑性能好等优点[1 - 3],已在橡胶制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肖建斌等[4]的研究表明硅烷偶联剂Si - 69 改性的白炭黑对所填充天然橡胶/顺丁橡胶( BR) 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效果,各项性能优于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胶料。欧阳星等[5]通过研究白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对白炭黑填充天然橡胶的改性过程及硫化方案做了较系统的研究,从而得到了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但是针对白炭黑填充BR/丁苯橡胶( SBR) 复合材料的文献报道却不多。本工作即研究白炭黑增强BR/SBR复合材料的改性及硫化配方,以使白炭黑/BR/SBR 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达到农业用轮胎及垫带的国标要求。

1· 试验部分

1. 1 主要原材料

白炭黑ZQ 601,株洲兴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产品; SBR 1502 E,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产品; BR 9000,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产品; 促进剂D、促进剂DM、促进剂CZ 及促进剂TMTD均为天津有机化工一厂产品; 促进剂M,濮阳蔚林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防老剂4010 NA,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产品; 氧化锌,无锡泽辉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硬脂酸,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产品; 古马隆树脂,兰州江中石化有限公司产品; 硫黄,山东临沂金磺化工产品; 聚乙二醇6000 ( PEG)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产品;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油酸( OA) ,武汉市中天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硅烷偶联剂Si - 69,武汉绿科文物建筑保护材料有限公司产品; 硅烷偶联剂Si - 75 和偶联剂WD - 81 均为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 2 主要仪器及设备

GH - 10 DY 型高速混合机,北京英特塑料机械总厂产品; X( S) K - 160 型开放式炼胶机,上海双翼橡胶机械有限公司产品; 0. 25 MN 半自动压力成型机,上海西玛伟力橡塑有限公司产品; CP - 25 型切片机,上海化工机械四厂产品; RGD - 5 型电子拉力试验机,深圳市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LX - D 型邵氏橡胶硬度计和测厚计均为上海六菱仪器厂产品; Magna - IR550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仪,美国Nicolet 公司产品。

1. 3 试样制备

制备混炼胶时先将生胶进行塑炼,包辊后依次加入增塑剂、黏结剂、活化剂、防老剂、促进剂、硫化剂及填料,割胶并打三角包,薄通,然后调整辊距,待胶料包辊后下片,室温下停放2 h 后制备硫化胶,几种不同硫化配方的组合见表1。

1. 4 分析与测试

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扯断伸长率等按照GB /T 528—1998 测定,样条为哑铃形,总长115 mm; 撕裂强度按照GB /T 529—1999 测定,样条为直角形,总长100 mm; 邵尔A 硬度按照GB /T 531—1976 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 1 BR 与SBR 的配比

由于BR 在混炼过程中温度稍高就容易脱辊,而且极易伸缩,不利于加工[6],因此本工作以BR 为主体,并用少量的SBR 来改善其加工工艺性能。由表2 可知,随着SBR 并用量的增加,ZQ601 /BR/SBR 复合材料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提高,当SBR 并用量为10 份( 质量,下同) 时复合材料的扯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较好。综合考虑将BR与SBR 的质量比定为90 /10。

2. 2 硫化配方的选择

按照硫化配方1 所制备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差,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后采用配方2 和配方3( 参见表1) 进行硫化,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见表3。由表3 可知,采用配方3 进行硫化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00% 定伸应力、邵尔A 硬度及撕裂强度分别达到了4. 10 MPa、2. 21 MPa、36 及11. 26 kN/m。由于对于轮胎用复合材料而言拉伸强度为重点考虑因素,因此以下试验均采用硫化配方3 进行。

2. 3 白炭黑的改性 白炭黑经改性后改性剂吸附在了白炭黑表面,或与白炭黑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能够提高白炭黑与有机材料的亲和性,改善其应用效果[7]。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需对白炭黑改性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中对改性剂的种类及用量、活化剂种类及用量、改性的温度和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2. 3. 1 改性剂种类

由表4 可知,改性剂对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的撕裂性能影响较大,4 种改性剂的优良顺序依次为Si - 69、硬脂酸、Si - 75 和WD - 81。采用Si - 69 改性白炭黑所填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为2. 36 MPa 和13. 02 kN/m,均为最优,因此确定所用改性剂为Si - 69。

2. 3. 2 活化剂种类

由于白炭黑的比表面积很大,在改性过程中需要的改性剂用量也非常大,导致改性成本较高,所以需要在添加改性剂之前添加一定量的改性助剂。试验中将PEG、CTAB 和OA 作为活化剂,通过1 组3 因素3 水平的正交试验来确定其适宜的种类,因素水平见表5,试验结果见表6。添加改性助剂一方面起到优先通过物理化学反应占据部分点位、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比表面积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调节pH 值、控制改性气氛、活化改性剂的作用[8]。由表6 可知,对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CTAB、PEG 及OA,最优条件为A3B1C3,即用量为2%( 以白炭黑质量计,下同) 的PEG; 对胶料撕裂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OA、CTAB 及PEG,最优条件为A3B1C2,即用量为2%的PEG 和1%的OA。由于撕裂强度的差异较小,所以主要考虑活化剂对拉伸强度的影响。最终确定活化剂选用A3B1C3,即用量同为2% 的PEG 和OA 作为最佳活化条件。在此条件下所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5. 32 MPa,撕裂强度达到14. 94 kN/m。

2. 3. 3 主改性剂Si -69 的用量

改性剂用量对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在保证复合材料性能的同时,也要考虑生产成本,因此试验中对改性剂Si - 69 的最佳用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见表7。由表7 可知,随着Si - 69 用量的增加,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上升。在Si - 69 用量从0 增至2% 的过程中,拉伸强度增长得较快,从2. 53 MPa增至5. 32 MPa,提高了110. 28%。再继续增加Si - 69 用量,拉伸强度仍然持续上升,但是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可见当Si - 69 用量为2%时,白炭黑的表面改性效果较好。复合材料撕裂强度的变化趋势与拉伸强度相类似。当Si - 69用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扯断伸长率最高,达到346%,硬度也较高。综合分析Si - 69 的用量宜确定为2%。

2. 3. 4 副改性剂硬脂酸的用量

从表8 可知,硬脂酸用量对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的性能也有较大影响。硬脂酸用量为1% 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5. 69 MPa,撕裂强度为15. 44 kN/m,邵尔A 硬度为41,多项性能都较好。综合考虑确定硬脂酸用量为1%。

2. 3. 5 改性条件

为了达到改性效果的最优化,对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进行了考察。由表9 可知,当改性温度为100 ℃ 时,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6. 67 MPa,扯断伸长率为361% ,撕裂强度为16. 34 kN/m,均为最优,综合考虑确定改性温度为100 ℃。由表10 可知,在100 ℃的改性温度下,随着改性时间的延长,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的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逐渐下降,其他性能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考虑到改性过程中添加了液体药剂,改性时间进一步缩短会导致粉体团聚现象严重,所以适宜的改性时间定为10 min。

通过以上试验,最终确定白炭黑适宜的改性条件为: PEG、OA 及Si - 69 的用量均为2%,硬脂酸用量1%,温度100 ℃,时间10 min。用此条件改性白炭黑的FTIR 谱图( 见图1) 说明了其填充效果较好的原因。由图1 可知,在3 399 cm - 1 附近出现1 个较为宽泛的吸收峰,是白炭黑中吸附水的缔合羟基伸缩振动峰; 1 072 cm - 1 处为硅氧键非对称伸缩振动峰; 799 cm - 1 处为硅氧烷键对称伸缩振动峰; 468 cm - 1处为硅氧键弯曲振动峰。经过偶联剂的作用后,改性白炭黑的FTIR 谱线中出现了2 924 cm - 1 和2 853 cm - 1 处2 个新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亚甲基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没有出现甲基的吸收峰,证明偶联剂中的—OCH2CH3发生了水解。白炭黑改性后,在400 ~ 1 100 cm - 1的吸收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移,峰强度也有一定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偶联剂影响了硅氧键的振动模式所致。

2. 4 硫化条件

在ZQ 601 的最佳改性条件下,研究硫化温度对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11。由表11 可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及硬度均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而先上升后下降。当硫化温度为140 ℃时,其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及邵尔A 硬度分别达到了6. 54 MPa、4. 64 MPa、474%、20. 11 kN/m 及56,效果较好。综合考虑确定硫化温度为140 ℃。

确定最佳硫化温度为140 ℃后,进一步考察了硫化时间对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12。由表12 可知,硫化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随着硫化时间的延长,胶料各项力学性能变化的规律不明显。综合考虑,适宜的硫化时间定为10 min。

通过以上试验,最终确定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适宜的硫化配方为: 氧化锌3. 0 份,硬脂酸2. 0 份,促进剂DM 0. 5 份,促进剂D 0. 5 份,促进剂CZ 1. 0 份,防老剂4010 NA 1. 0 份,切片石蜡1. 0 份,硫黄0. 5 份,改性白炭黑90 份; 硫化温度140 ℃,硫化时间10 min。

2. 5 白炭黑填充量

在最佳改性条件和配方的条件下,考察了改性白炭黑填充量对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13。由于白炭黑吃粉较慢,当填充到100 份时,复合材料吃粉即达到饱和。由表13 可知,改性白炭黑填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撕裂强度和硬度均随着填充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填充量为90 份时整体效果最好。

3· 结论

a) 用白炭黑填充BR/SBR 时,白炭黑适宜的改性条件为: PEG、OA 及Si - 69 的用量均为2%,硬脂酸用量1%,温度100 ℃,时间10 min。

b) 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适宜的硫化配方为: 氧化锌3. 0 份,硬脂酸2. 0 份,促进剂DM0. 5 份,促进剂D 0. 5 份,促进剂CZ 1. 0 份,防老剂4010 NA 1. 0 份,切片石蜡1. 0 份,硫黄0. 5 份,改性白炭黑90 份; 硫化温度140 ℃,硫化时间10 min。

c) 在最佳的改性和硫化方案下,ZQ 601 /BR/SBR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及邵尔A 硬度分别达到了6. 54 MPa、474%、20. 11 kN/m 和56,符合农业用轮胎及垫带的国标要求( 拉伸强度不小于6. 5 MPa,扯断伸长率不小于350%) 。

参考文献:

[1]王小萍,朱立新,贾德民.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合成橡胶工业,2004,27( 4) : 257 - 260.

[2]孟宪德,王名东. 平衡硫化体系中的Si - 69 对白炭黑补强NR 的影响[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12 ( 3) :99 - 103.

[3]武玉斌,王连祥. 沉淀法白炭黑在橡胶产品中的应用[J].橡胶工业,2002,49( 2) : 83 - 86.

[4]肖建斌,刘锦春,宫兆春. 偶联剂改性填充剂在橡胶中的应用[J]. 橡塑技术与装备,2005,31( 11) : 24 - 26.

[5]欧阳星,罗远芳,贾德民. 白炭黑/NR 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研究[J]. 橡胶工业,2009,56( 3) : 137 - 140.

[6]Jin Fan Long,Park Soo Jin.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rs of butadiene rubber reinforced with nano-sized calcium carbonate[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8,478 ( 1 /2 ) :406 - 408.

[7]郑丽华,刘钦甫,程宏飞. 白炭黑表面改性研究现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8,66( 1) : 12 - 14.

[8]Castellano M,Conzatti L,Costa G,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lica( 1) : Thermodynamic aspects and effect on elastomer  reinforcement[J]. Polymer,2005,46( 3) : 695 - 703.

 
炭黑样品商城
炭黑商城小程序炭黑商城微信扫一扫 询炭黑价格 拿炭黑样品
炭黑产业网公众号
炭黑产业网公众号微信扫一扫专业、准确、及时的炭黑综合分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词条
最新词条
最新资讯
品牌入驻  |  隐私政策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滚动资讯  |  违规举报
关闭
炭黑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炭黑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炭黑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900-9660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