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8 月 30 日消息,作为全球轮胎骨架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近期对其在中国的核心业务布局进行了重要调整。该集团于 8 月 15 日向合作客户正式发出通知,明确旗下位于江阴、沈阳、威海的三家核心工厂,将在 2025 年 8 月 28 日至 9 月 5 日期间执行阶段性限产计划。几乎同时,贝卡尔特还宣布,自今年 9 月 1 日起,对其核心产品钢帘线与胎圈丝的售价进行上调。这两项举措的同步推出,不仅是企业为应对短期运营难题所采取的策略性行动,更凸显出在全球经济形势波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国内相关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以贝卡尔特为代表的上游材料供应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而这一系列变化也将直接对下游轮胎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与成本控制产生冲击。
从贝卡尔特三家工厂发布的正式通知函中可了解到,此次限产决策是经过企业管理层 “慎重研究” 后,综合考量多种 “客观因素” 得出的结果,具体可归纳为三大核心原因。其一,极端天气推高运营成本。近期我国多个地区接连遭遇罕见的持续高温、台风及强暴雨等极端气象灾害,给工厂的常态化稳定生产带来严峻考验。为确保生产设备安全运转及员工身体健康,工厂不得不额外投入资金用于防暑降温、防汛防护工作,同时提高员工高温补贴标准,并灵活调整生产班次。这些必要措施直接导致企业 “生产成本显著上升”,成为触发此次限产的直接原因之一。其二,市场需求波动加剧运营压力。通知函中明确提及,受 “市场大环境波动影响”,近期轮胎骨架材料的订单量呈现 “极不稳定” 的态势。需求端的剧烈起伏使得工厂难以制定并执行高效的生产计划,生产效率大幅下降,进一步 “加剧了运营压力”,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产业链上游企业的深度影响。其三,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通知函特别强调,此次限产也是为了 “积极响应国家 9 月初重大活动期间的环保要求,助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环境保障工作”。这一表述体现出贝卡尔特作为负责任企业公民的担当,在特定时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的空气质量提供支持,这也是其制定限产决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因素。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针对限产可能给客户带来的不便,贝卡尔特在通知中表达了歉意,并作出多项明确承诺。在业务合同履行方面,对于已签订但尚未完成交付的订单,公司承诺 “将按时交付”,最大限度保障下游客户供应链的稳定。在生产管理优化方面,公司计划利用限产窗口期,暂停部分生产线运行,对设备开展 “系统性检修维护,并优化生产流程”,旨在恢复生产后能够显著提升整体生产效能。此外,公司还承诺,若 9 月份生产计划出现调整,将第一时间与客户沟通,保持信息传递的透明性。
值得关注的是,在发布限产通知的同一时期,贝卡尔特北亚区橡胶增强事业部也向客户发出另一份关键通知,宣布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对钢帘线和胎圈丝产品的含税价格每吨上调 300 元,且从通知发布当日起停止接收 8 月份新增订单。该通知函将调价原因直接指向 “原材料价格上涨及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称这些因素导致企业 “生产成本显著攀升,运营压力骤增”。这一表述清晰表明,贝卡尔特正尝试通过价格调整机制,将上游传导的成本压力与自身面临的运营风险部分转移至下游客户,从而保障公司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及长期健康运营。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比利时企业,贝卡尔特自 1992 年进入中国以来,累计投资额已超过 15 亿欧元,构建起从江阴延伸至青岛的完整产业布局,始终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核心区域。此次三家工厂联动实施限产并同步上调产品价格,可看作是在当前复杂市场环境下,贝卡尔特全球战略在中国市场的具体落地 —— 企业发展重心正从以往的高速扩张,逐步转向更注重运营效率提升、成本精细化控制及可持续发展的稳健运营模式。这一系列调整举措无疑将对国内轮胎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一方面,阶段性限产可能会对相关骨架材料的短期市场供应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另一方面,产品提价则可能直接增加轮胎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未来,贝卡尔特如何在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与客户关系维护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检验其在中国市场战略韧性的关键。而国内轮胎产业链也将随之进入一个更考验供应链稳定性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全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