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填料对炭黑分散的影响
粉末状固体填料在塑料加工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填料来填充塑料制品,通常是为了提高制品的强度与刚度,改善某些应用性能或赋之以特殊性质。当然, 降低制品的生产成本也是填料使用的主要目的。
目前,根据不同的要求,常用于塑料中的粉末固体填料有滑石粉、高岭土、木粉、煤粉等,但最为常用和通用的是碳酸钙(CaCO3)。作为填料使用的碳酸钙,要求具有一定的细度。另外,为了增加碳酸钙与被填充树脂的相容性,常用有机酸、偶联剂等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1.碳酸钙对色母粒中炭黑的助分散作用
炭黑色母粒是否也能用碳酸钙来填充呢?填充了CaCO3的炭黑色母粒,除了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外,其关键性能,如炭黑的分散及者色力,会受到何种影响?为了解答这个疑问,选用不同细度的CaCO3分别填充提黑色母粒,面后进行薄膜黑度实验。炭黑色母粒中以聚乙婚蜡作为分散剂,用量固定为15%,CaCO3经过偶联剂表面处理,填充依度均为20%。
实验结果表明,炭黑色母粒中混入CaCO3后,着色力有所提升,炭黑的分散有一定改善。CaCO3的目数越高(粒度细),作用就越明显。在本实验条件下,1000目的CaCO3(平均粒径5~15μm)能使着色薄膜的黑度提高21.9%。
显然,填充于炭黑色母粒中的CaCO3对炭黑的分散有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CaCO3作为一种助分散剂来看待。粒度越小,CaCO3的助分散的能力就越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作者认为应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CaCO3的填充明显增加了母粒体系的黏度,增大了传递到炭黑团聚体的剪切力。由于CaCO3的存在并不会降低树脂介质对炭黑的亲和性和润湿性,所以炭黑的分散因团聚体破碎效率的提高而改善。CaCO3增黏作用的大小与其粒度有关—粒度越细,增黏作用就越明显。这是因为对处于黏流态的树脂熔体来说,固体填料粒子起到所谓“物理交联点”的作用,由于每一CaCO3粒子表面都结合有一定数量的聚合物分子链段,致使树脂熔体的黏性流动受到阻碍。CaCO3的粒度越细,单位质量中的表面积就越大,所结合的聚合物分子就越多,体系自然会表现出更多的黏度上升。
其次,与炭黑团聚体相比,CaCO3粒子较硬。当填充了CaCO3的炭黑色母粒体系受到混炼时,硬质的CaCO3粒子对炭黑团聚体起到研磨与冲击的作用,促使其破碎细化。从这个意义上讲,CaCO3,粒子对炭黑团聚体起到的是一种类似于“砂磨”的作用。CaCO3的粒度越细,这种“砂磨”作用就越有效。
最后,对于破碎细化后的炭黑粒子而言,母粒体系中的CaCO3粒子起到一种阻挡与隔绝作用,能有效地防止上它们重新聚集。显然,CaCO3的粒度越细,单位质量中粒子的数目就越多,表面积也越大,这种对炭黑粒子的阻隔作用就越显著。
2.碳酸钙的用量对炭黑分散的影响
用CaCO3填充炭黑色母粒,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炭黑的分散,提高母粒的着色力。CaCO3的填充量如何确定?如果单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当然越多越好;如果仅从体系加工性能的角度考虑,应该越少越好,否则会增加挤出的难度和设备的磨损。如果从助分散的角度来考察,又应该是怎样的种规律?将CaCO3以不同浓度填充于炭黑色母粒,而后进行薄膜黑度实验。母粒中以聚乙烯蜡作为分散剂,用量10%; CaCO3的目数1000,经过表面处理。
实验数据表明,CaCO3作为助分散剂使用时,存在最佳用量范围。在该实验条件下,这个最佳用量区域在10%左右,此时色母粒中炭黑的分散达到最佳状态。母粒中过多地使用CaCO3,不但起不到助分散作用,反而会使炭黑的分散变差。由曲线走势判断,CaCO3的这一极限用量大致在30%以后。